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2月6日一早起来打开电视看新闻,立刻感受到一派紧张肃穆的气氛,原来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清晨去世。某大媒体的主播用缓慢悲伤的语调宣布这一消息,原本只有几十分钟的新闻栏目,足足用了半个钟头来回顾曼德拉的一生。整个节目不断强调这位世纪老人为自由平等,特别是种族和解而做出的奋斗。演播室连线媒体驻美国的记者,第一时间传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悼念讲话的精神,整个介绍长达数分钟,  相似文献   

2.
国际快讯     
《中国档案》2014,(2):11
谷歌:推出曼德拉专题数字档案展为纪念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逝世,Google文化学院与纳尔逊·曼德拉纪念中心合作,在线展示纳尔逊·曼德拉的档案。这些多媒体档案包括曼德拉先生与家人、同志和朋友之间的往来信件,他在27年牢狱生涯中写的日记,以及在领导终结南非种族隔离谈判期间所作的笔记。其中还包括已知最早的曼德拉先生的照片,其自传《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  相似文献   

3.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新闻业界对此类报道的类型、方式与技巧的深入探讨。本文对中外媒体"曼德拉逝世"报道的基本面貌进行全面考察,尝试剖析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反响,以此对如何做好名人逝世报道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艺术报道,相对于其它报道领域,可说是个冷门;但在综合性报纸的文化新闻中,它又是不可或缺的门类。综观目前的某些艺术报道,自然地与金钱(money)、博物馆(museum)、市场(market)这三M党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有读者反映,现今的艺术报道,不是把艺术家和艺术行为或作品神化,让艺术场成为名利场,为艺术作品的顺利增值提供舆论支持,就是让艺术报道偏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于电视节目低俗化的界定与批判,存在成人化语境下"当事人”缺席"审判”的争议.本文选取青少年亚文化的视角,通过对563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当下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与低俗化的互动模式已经受到收视语境及解读语境变迁的影响.客观分级与主观祛魅,使得多元开放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面对"低俗化”表现出其特有的亚文化取向的解读.电视节目低俗化的传统界定标准与媒介批判立场面临新时期青少年亚文化的考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梳理假新闻的出炉,我们可以找出多少缘由?——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风起云涌,海量消息中难免真假混杂,假新闻防不胜防,这算一个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特定宣传话语作为权力精英用来维护政治权威性的非强制性手段,因与权力的合谋与生俱来便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的"魅"之底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及技术的变革,公众对宣传合法性的怀疑及对新闻图片解释权的增强,使宣传话语的权威严肃乃至真实之"魅"逐渐开始褪去神秘性光晕。本文认为,网民通过狂欢娱乐化处理、悬置语境预设解读图式等策略,对政治类新闻图片进行了"祛魅"。"祛魅"意味着去权威化、世俗化,但如果拿捏不当,则存在走向虚无、极化或"再赋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孙燕 《青年记者》2012,(17):30-31
自2012年4月以来,关于中国渔民近海捕捞致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新闻报道集中涌人公众视野.4月3日外媒称帕劳警方打死一名中国渔民;4月5日新闻《韩国检方要求对刺死韩国海警的中国渔民判处死刑》;4月6日,中国货轮在伊朗海域遭遇海盗劫持,船上25名中国船员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5月的黄岩岛争端以及在中国领海作业的渔船遭朝方不明人员扣押……此类事件密集发生,媒体持续报道,舆论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小悦悦走了,但话题还在持续。当社会痛定思痛之后,现在该是轮到媒体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笔者以为:因媒体报道偏差给"小悦悦事件"新闻当事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留下的新闻败笔是值得媒体人共同反思的。一、控制传播环流,正面宣传应当"零干扰"现代大众传播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从当事人出发,经过各种媒介,以倍增的反馈量、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刊出《一起造假事件为何查四年》,这篇文章的采访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是中国青年报对李连生造假事件的又一次追问。王建华在这次采访中告诉记者,教育部已经把李连生的长江学者头衔撤销了,钱也追回来了。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下半年,南京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书记(以下简称南京社区公推直选)的举措成为多家媒体的报道热点。究其原因,至少有三:一是从大背景看,党内民主被确立为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一百年间矢志不渝、一以贯之。作为党的舆论阵地,《人民日报》在“七一”纪念中传递党的声音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其社论表述也成为广为关注的政治话语被传递与记忆。《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将中共党媒的政治表达和建党纪念日的仪式展演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共初心使命的记忆与叙述。本文深入阅读梳理《人民日报》建党纪念特刊,进而探讨“七一”社论中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叙述与使命表达,总结仪式化的初心纪念对于建构党员干部政党认同和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学领域,“书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区别于“研究”的概念,它侧重于过程,是史料挖掘、前人综述、理论分析和论证的载体。最近20年以来,“规范化”与“专业化”似乎是评价论著书写合格与否的“圭臬”,西方史学理论框架的直接“复制”与史学观点的套用颇为常见,语言本身的原意被忽视与扭曲,文笔的优美和质感仿佛成了“细枝末节”,叙述的晓畅与张力更是忽略不言。在西方术语支配的惯性下,高度“内卷化”的风格往往让读者们如坠云端,只能困顿于“常识”,寻求简单逻辑与单线条的解释。这种困局之下,历史学写作如何继承“文史合一”的传统,在叙述中突破“常识”与“惯性”,开辟出新的方向?这是杨念群教授在《重建另一种叙事》(以下简称《重建》)中探讨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宋代大力兴学、师道大行等原因,宋人对教师职业十分热衷与认同。在此背景下,民间塾师群体"谋食"不忘"谋道",不仅仅把塾师职业作为谋生手段,还十分珍爱自己的职业,并在其中找到了人生的支点与尊严。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成为疫情特殊时期的情感寄托,超一亿网友"云监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直播"。云监工"作为"慢直播"和"饭圈文化"融合的产物,起到了"陪伴式"社交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特的集体记忆和媒介事件。文章认为"云监工"们通过命名投射情感、通过拼贴的再创作进行情感参与、通过应援表达情感支持,起到了表达和传播情感、释放紧张情绪、构建共同"抗疫"的群体感和身份认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罗 《东南传播》2015,(6):42-44
"群众路线"、"群众办报"因其宏大的统摄范畴而成为我国新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焦点话题,但以往的研究却将二者割裂开来,仅仅将其归置于"新闻事业的群众性"逻辑命题下,忽视了两个概念内在属性、逻辑的一致性。笔者将从历史与逻辑两个层面来梳理"群众路线"与"群众办报"的辩证统一性,以期展现二者关系的全面图景。本文认为,从"群众路线"到"群众办报"在历史沿革中是一种自然的过渡;体制安排、话语呈现及价值指涉则从逻辑层面构筑起二者的有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新闻组织如何理解并在"转型"中部署时间上的创新。运用时间性这个核心概念搭建的理论框架,结合澎湃新闻这一案例,研究发现:在渠道垄断被破除的情况下,数字化改造中的新闻组织不得不面对海量的新闻线索、游移的截稿时间,以及互联网行业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开销快速产制新闻的现状。锚定常规是在对标"互联网时间"过程中动态调整、消除不确定、试图重新固化上述周期节律及组织架构安排的创新行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红"能够流行开来,除了缘于技术层面的媒介演进外,还受到了围观式的传播情境、议题的社会勾连、受众文化消费与认同的符号逻辑等的影响。鉴于当前网络场域中"榜样权威萌化""网红"日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网络女性主义、狂欢围观传播情境、认同的生产与表达等多维度地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9.
张小燕 《传媒》2011,(8):51-52
黑色3月。日本9级大地震,借助人们的恐慌心理,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谣言"冲击波,其中又以"谣盐"最盛。在众多"体贴式"微博谣言之后,"补碘防核"最为打动人心。3月16日,中国各大城市百姓排队"抢盐"的队伍蜿蜒如长蛇阵,景象惊人。"微博算是新闻传播媒介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普及科学知识入手,着重介绍了“时间”概念的特征要素,从“标准时间”起源和定义谈起,全面阐述了国家标准时间的来源和确定,结合国际现状解析了相关政府管理、法律规章、技术体系、科学教育和安全战略等的正确认识,在基于正确认知相关概念、定义、约定及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并纠正我国当前存在的语言运用误区,探讨了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