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种途径,穿珠红线在何处。这种提炼主题方法的要点是:把一个一个的素材当做珍珠,要研究这些珍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联系不是枝节性的,而是贯穿性的,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在的,不是人为的,而是固有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红线”——适合穿珍珠的线。珍珠是好东西,是闪闪发光的东西,但是如果它是散乱的,并不成为艺术品。只有用红线把它们穿起来,它们才是可以欣赏的艺术品了。这种提炼主题的方法着重是在现有的素材上下功夫。素材在这里是第一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主题是第二性的东西,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东西。但主题一旦提炼出来它又成了统帅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古人叫“意”。提炼主题就叫“立意”或“炼意”。记者、通讯员收集好写作的素材之后,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提炼和确定所写新闻的主题,即中心思想。为什么要提炼主题为什么先要提炼和确定主题?我们写新闻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篇新闻就要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就要有一个主题。另外,我们手边收集到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需要从这些素材中理出一个头绪,由一种主导思想即主题来加以统率。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用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唐代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也是这个意思。宋代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涉及最多的问题往往是如何提炼新闻主题。新闻的主题就是一篇报道的中心思想,它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首先要看主题提炼和表达如何。所以,提炼新闻主题应该是新闻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4.
有些新闻教科书为了叙述的方便,把采访和写作分开来讲,把提炼主题放到写作中讲。这就使一些初学新闻采写的人产生一种误解,似乎提炼主题不是采访这一个环节内的事,进而发展到临动笔写稿时才去提炼主题,结果要么有了主题而缺少表现主题的材料,要么对着稿纸发呆,主题就是出不来。所以,建议把采访和提炼主题结合起来(因为:一方面,深入采访,搜集素材,有助于我们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主题明确更有助于我们深入采访,搜集素材),并  相似文献   

5.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把握主题提炼 晋代文学批评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精彩、通晓的题目夺人眼球,让人一看便知几分内容.关键问题是对主题的提炼,2008年,营口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努力为百姓打造一个更适宜生活的城市,把营口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论提炼主题     
写东西,大概都有个提炼主题的问题.高尔基把主题列为文学的三要素之一.列宁对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也很注重主题.他在办《火星报》时,编辑部对每个重要主题都进行详细的讨论.主题是新闻的灵魂、统帅.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现形式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是围绕突出主题的要求决定的.我在当记者、编辑工作中感到,提炼主题,可以分为三层意思:抓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8.
提炼主题有4条途径,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比喻为:凤凰落在梧桐树,穿珠红线在何处,绿叶衬得红花美,玩味再三意更殊. 怎样提炼主题,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10.
古人主张写文章必须“炼意”,“炼意”就是提炼主题。主题的提炼如同金属的冶炼。为写文章而积累的材料如同矿石,文章的主题如同冶炼成的金属,而那熔炉就像人的精密、复杂的大脑,那熊熊燃烧的炉火,便是作者周密、细致、深刻、精妙的思维活动。用逻辑方法去定义:提炼主题就是对原始材料进行一番分析研究、综合归纳,把它们最重要、最有意义、最闪光的思想提炼出来。一、提炼主题的过程提炼主题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近年来理论界有人提出,主题在形成之前有一个“潜意识”过程,现在看来,这个“潜意识”有时在萌发写作动机的那一瞬…  相似文献   

11.
提炼主题贯穿新闻采编的全过程。提炼主题,要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吃透"两头";二要抓矛盾,分析矛盾;三要注意了解对比先进和落后对立的两个侧面。抓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提炼主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学会唯物辩证法,提高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必须酝酿、提炼和深化主题.没有主题就没有中心,没有主题就没有思想,没有主题的文字是毫无意义的文字.主题的产生必须经过作者酝酿与提炼的过程,主题的提炼必须向集中、新颖、鲜明、深刻的目标进化,使之体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提炼和深化主题中,必须做到思想敏锐、主次分明、随时琢磨和把握对方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提炼主题的过程贯穿电视新闻采编的全过程。提炼主题,要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一要吃透"两头"。二要抓矛盾,分析矛盾。三要注意了解对比先进和落后对立的两个侧面。抓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提炼主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学会唯物辩证法,提高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主题是指作者在新闻稿件(如消息、通讯、录音报道、评论等)中所要说明和表达的主要问题。它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是判断和衡量稿件质量的根本因素。一篇新闻有无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的主题,一看主题的真实性,二看主题的针对性,三看主题的深刻性。我们平时常说主题一般化,主题模糊、不集中等现象,无不同挖掘和提炼主题不够有关。怎样挖掘和提炼新闻广播稿的主题,这是个要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素材中的“沙粒”和“金粒”是混杂在一起的,要想获得“金粒”,就要合得下力气把“沙粒”统统淘去.每一篇报道,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即新闻的主题.主题是新闻的灵魂.新闻报道的主题从哪里来?是产生在采访之中还是采访之后?一些初进新闻之门的记者,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着眼点过多地放在搜集新闻事实及相关背景材料上,认为采访就要先把材料抓到手,提炼主题是采访之后的事.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科技论文主题的审查与提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大川 《编辑学报》2008,20(6):498-499
论述编辑对科技论文的主题应如何进行审查和提炼;指出编辑对审查、提炼文章主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举例分析讨论审查和提炼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10)
新闻精品主题提炼探技文/北京·劲崧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精心提炼主题则更重要。因为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它是衡量文稿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写作环节的轴心。所以,下功夫提炼好...  相似文献   

18.
丰邦柳 《新闻窗》2010,(4):74-75
新闻专稿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指除消息以外的详细型或深度型的新闻报道,包括通讯、深度报道、特写、专访等新闻报道样式。新闻专稿相对于消息等体裁来说,有着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息含量,因此,新闻专稿的主题提炼就有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主题看素材:怎样表现主题的基础。怎样表现主题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有观点提炼的问题,有素材的选择和使用的问题,有文章的结构问题,甚至还有语言、风格等问题。这里专门研究从主题的角度来看素材的问题。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我们的记者所获得的素材,可以分为这样的几类: 第一类,骨干材料。这是最重要的材料。也就是那些对你的报道中的主题起着骨干性的支撑作用的材料。新闻作品的主题必须有足够分量的事实来支撑,没有这样的事实,主题无从谈起。例如大家熟悉的焦裕禄的报道,它那提倡干  相似文献   

20.
提炼主题的第三种方法是:绿叶衬得红花美。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对比的方法。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大量的材料中发现具有对比性的材料,并挖掘出这个对比的实质性的含义。主题实际上就在这里面了。让我们举个实际例子来加以说明。 50年代中期,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接受了报道北京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针对当时情况,编辑部要求突出社会主义好的主题。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了大量的材料,解放以后,北京的卫生确实搞得不错,在世界上也已经有了“三无城市”(无苍蝇、蚊子、老鼠)的美称。但是怎样把社会主义好的这个主题掘出来呢?这倒使记者犯了难。因为每个具体的材料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