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纯理性图解”、“识记性死读”和“多媒体课件作秀”的弊病,这损害其鉴赏中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新课标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积累古诗基本知识,科学灌输鉴赏方法,同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注重介析高考试题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小学的古诗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育教学的方向是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题材为创作对象的诗歌形式,也是一种诗人寄寓自身遭遇及情感、表达对古人精神的仰慕并委婉倾诉心声的作品形式。组织怀古诗的教学,可采用“四步骤贯通式组织策略”,该组织策略是根据古典文学中系列怀古诗的创作规律,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鉴赏怀古诗的教学组织程序,该程序通过贯通“辨古今、析典故、理情脉、明主旨”这四个步骤,向学生传授鉴赏怀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习得方法后,即进入教学推进阶段,开展行动学习,通过“欣赏式探询”行动策略、“开放空间”行动策略、“体验沙龙”行动策略以及“复盘汇总”行动策略,做到精准掌握并熟练运用鉴赏怀古诗的方法,直至能自主自如地鉴赏一系列课外怀古诗。  相似文献   

4.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而言,古诗鉴赏教学工作实施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古诗鉴赏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现阶段传统文化发展状况,对提升我国小学生语文文化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而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将其理念应用到学生教学中,能够转变学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鉴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为例,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探寻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这类题区分度大,不容易得分,因此受到高三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复习中,学生普遍感到答案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复习没有信心,复习完感觉没有收获,到高考时还是“跟着感觉走”,往往得分不高,以安徽卷第8题为例,近三年全省考生平均分始终保持在1.8左右(满分4分)。古诗鉴赏题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相应的复习对策?本文试以古诗鉴赏题中常考的语言鉴赏题的指导为例,谈谈古诗鉴赏复习的有效性。一、分析“答案是什么”,找出复习教学的出路 近年来,古诗鉴赏题常受人诟病,设问方式不断涌现出“新花样”,答案也常给人“随心所欲”之感。但对常考题的题目和答案作分析,明确其考核目标,还是能够寻找到古诗鉴赏复习教学的出路的。1.设题方式及答案的不稳定性 对考生诗歌语言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赏析字词表达效果,二是赏析诗句表达效果,即“炼字”和“炼句”。  相似文献   

6.
张玉谷的古诗鉴赏,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鉴赏方法上集前人古诗鉴赏之大成。他的古诗鉴赏,注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阐释本事背景、解释重点词句、提示思想主旨、揭示艺术方法、采用灵活形式。读者从其古诗讲述解析中,可以了解作者情况,认识思想内容,领略创作艺术。他的古诗鉴赏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今许多古诗鉴赏文章,在行文上基本沿用的是张玉谷的古诗鉴赏套路。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课程标准还是高考大纲,都将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进而培养文学审美素养纳入高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以文本为“例”为“点”,通过这“例”这“点”,掌握这“类”这“面”,即“以点代(带)面”,以此作为培养语文素养和提高应考水平的“支点”和“杠杆”。首先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类型,进而把握“古诗鉴赏”的基本策略:赏析诗歌主要思想内容及主要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的思路要点,赏析关键语句的思路要点,赏析关键字词的思路要点。  相似文献   

8.
古诗鉴赏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学习能力。随着我国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越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全面发展。古诗鉴赏是语文必修的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学生与作者所生活的历史背景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中的含义。故在实际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表达技巧的意识,关注作者抒写的情感,可极大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凤华 《考试》2004,(10):55-57
高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诗读多了,对诗的感悟能力就会提高,而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理解透彻,表述准确。下面将从古诗鉴赏考查的两个层面——“意会”和“言传”,对古诗鉴赏必备的知识积累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古诗教学在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均有涉及。但从课堂表现实际看,诗歌鉴赏课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或沉默无言,或词不达意,很少表现出学习的兴趣。从考试情况来看,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不高,且提高困难。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古诗教学,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串讲诗句,使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把完整和谐的诗歌艺术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扫荡殆尽。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步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样的古诗教学才富有诗意。要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减少了客观题的数量,将诗歌鉴赏改为主观题,并且只考古诗。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都颇感头痛的一个问题。“鸳鸯绣了从教看,‘要’将金针度与人”,古诗鉴赏虽非易事,但也决不是九天月桂。高不可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以为应引导学生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古诗时,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多年对毕业班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试作深入的探讨。一、古诗鉴赏的常见误区古诗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的不足,在实际的阅读鉴赏中很容易陷入误区,循环在怪圈中,难以提高。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1.机械分析,扼杀诗意。诗歌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但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对生活本质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诗歌中运用的想像、夸张等手法,有时虽不合理,却极合情,同样是艺术上的真实。“白发三千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强调中学生要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因其自身的特点,很适合做这一指导思想下的命题材料。这点从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不断出现的古诗鉴赏题中不难看出。这些试题或着眼于诗歌意境的把握,或着眼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或着眼于诗歌形式的分析。虽然考查的深度只是“初步的”,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并不高。要提高高考古诗鉴赏题的答题准确率,就必须适应高考要求,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了解乃至掌握解析这类试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古诗鉴赏是高考必考考点。这一考点既是学生复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的难点。要把握古诗的形象,领会古诗思想内容,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揣摩古诗的语言,固然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有关,但教给学生一定的鉴赏技巧,让他们掌握一些答题的方法,也不失为解答古诗鉴赏题的有效手段。鉴赏古诗的方法有多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蒋爱红 《现代语文》2006,1(10):123-124
近几年,高考语试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题都体现出两个特点:一、切入角度比较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二、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但由于答题不规范,学生容易漏掉一些要点,或对于诗歌本身往往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导致失分严重。本人在教学中归纳出古诗鉴赏答题三步骤,这三种步骤之间类似总分总的关系。下面就各种题型,逐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诗鉴赏教学的方法决定着古诗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诗歌创作的思维特征和诗歌鉴赏的思维特征,运用物境叠加和语言生发两种方法,能切实提高古诗鉴赏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学生古诗鉴赏中遇到的困难入手,根据诗歌鉴赏的规律,提出几点方法与对策,以改善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古诗阅读鉴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古诗的深邃久远以及学生传统文化积淀的不足和阅读鉴赏能力偏低,学生阅读鉴赏古诗常常会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甚至面对一首优秀的诗篇却无处"下手".我们认为,在古诗阅读鉴赏过程中,只要深入解读古诗的诗题、诗人、诗序、诗句、诗注等结构模块,捕捉其中或隐或现的有效信息,即可突破古诗阅读鉴赏瓶颈,实现古诗阅读鉴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