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不但是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也会形成个人职业的趋向和偏好。个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自主性是评价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方面,获得更多的工作自主性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组织信任,能够更自由地安排工作,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由于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对工作要求不同,所以是否在工作中获得自主性将会对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运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通过对正在工作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同等受教育程度下,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带来更大的工作满意度。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受过高等教育者更看重工作自主性。对他们而言,自主性工作环境带来的效用要高于高工资带来的效用。本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在促进人的独立性、学习意识上的长期效应,为认识教育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的结论为如何激励知识型人才,更好的发挥创新性人才的创造力,提高组织绩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指出了我国教育成本分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公平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幼儿分享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培养儿童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分享行为之根本的“伪”分享教育倾向,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幼儿教育者应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社会性教育,通过创设分享的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实践和体验分享行为,并要慎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在以身作则中把握分享教育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大幅扩容,教育资金捉襟见肘。吸引非政府资金投入教育产业是当前热门话题,学费制度改革更是其焦点之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本文对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和核心内容予以细述,同时指出它对当前学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审视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得出了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应具备的条件,即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以满足教师教学资源需求为核心,调动教师和企业在资源共享方面的积极性.本文借鉴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提出了基于第三方运营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以期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该理论在具备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和假设前提下,为缓解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现实路径。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借鉴该理论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山医学院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仪器共享平台,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全面共享,为研究生独立操作大型科研仪器提供了机会,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山医学院科研仪器管理中心运行一套创新管理模式,如仪器分级管理,树形仪器使用培训结构,合理计费收费,加强技术培训等,在保障平台安全高效运转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仪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实践证明,熟练操作大型贵重仪器促使研究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实验技术;而实验技术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继而促进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中,以开放型思维方式构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合作机制,是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价值和效益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资源建设上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形态的远程教育文化产品(即教学资源),而且合作机制的形成与运行本身就是远程教育主体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体现,它彰显出相互依凭、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群体合作文化特征。资源建设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着眼于:拓展合作范围,形成纵横交织的立体合作构架,结为不受空间局限的特殊的组织文化构态;优化合作群体,使各类建设主体在合作建设的体验中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共生以及个体文化人格的提升;创新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增强合作效应,扩大合作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论义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我国义务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这一政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特征问卷对145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1)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3)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特教教师.(4)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5)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全部维度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而人格解体和缺乏支持与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在各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2)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特征的关系紧密且复杂.  相似文献   

12.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测查问卷和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284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均分女教师(2.78±0.44)显著大于男教师(2.52±0.6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年龄差异显著,30-39岁年龄组职业压力(2.83±0.60)最为严重,29岁或以下年龄组(2.70土0.45)其次,40岁或以上年龄组(2.34±0.39)最小.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压力和困扰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0.79±0.20),其次是转移注意(0.61±0.24)和求助(0.62±0.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重度以上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12.8%、17.6%和9.9%.职业压力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低迷于本世纪初.究其原因,有认识上的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社会认识偏差;经济的不发展.要改变职教滑坡现象,必须重新认识职教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转交职教办学理念;实行"定单培养";理顺管理体制,使职业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宽进”是对考试标准片面性的一种校正,使进入大学的优秀人才更多了,人们带着不同的期望走进学校不仅为高等学校准备了更多的人才资源,而且也增加了高教改革的推动力量。要建立起学校分类、课程分档、学生分型、管理分权的管理机制,把宽松的环境提供给学生。“严出”不等于“少出”,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淡化“身份”认定,重视“学力”考查,让人们根据需要安排学习时间、地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特校师资共享是缓解城乡特校差异、特校校际合作、特教教师合理流动以及特教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开展岗位置换、专家巡讲、课题拉动、网络交流与机制保障建设是湖北省片区内特校师资共享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从分析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入手,说明学术界对于教育的产品属性一直存在争议,而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强制性特征的义务教育应被视为公共产品,最后对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教育和培训政策的相关条款,在充分酝酿和准备的前提下,埃塞俄比亚政府自2003年起在公办高校开始推行"成本分担"计划.根据该项计划,学生将承担学习期间的全部食宿费用和15%的学费,在毕业一年后以"毕业税"的形式交纳.虽然计划的推行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实施计划的保障机制还需完善,但毕业税的顺利实施将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财政的后劲,使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走出发展的困境,其积极意义已逐渐被社会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