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的6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结果指出: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平均气温逐年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率最大,增暖率为0.6℃/10a,从气温的空间分布看,藏西北的东北部温度偏低、当雄和西部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2.
赵玉萍  张宪洲  王景升  沈振西 《资源科学》2009,31(11):1988-1998
本文利用1982年~2003年GIMMS每15d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数据集和藏北高原8个气象站1981年~2003年逐月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DVI与6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时气候因子的时滞响应情况,同时计算了气温、降水和风速3个气候因子与NDVI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①除噶尔和改则之外,6个站的NDVI与同期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都呈高度正相关(P<0.001),其中与月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NDVI与当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那曲>索县>安多>当雄>班戈>申扎;月均风速与藏北高原草地NDVI呈高度负相关(P<0.001;当雄除外,为D<0.05);②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有滞后效应:改则和噶尔NDVI对气温滞后3个月,其它6个站滞后1个月;噶尔NDVI对降水的滞后期为2个月,其它7个站均滞后1个月;申扎和改则(噶尔)NDVI对空气湿度分别滞后1和2个月,其它5个站无滞后;那曲、安多、班戈和申扎NDVI对降水的累积滞后期为1个月,当雄和索县为2个月,改则和噶尔为4个月,NDVI对降水响应的累积滞后相关系数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③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在气温-降水-风速组合下,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第一相关因子仍是气温,但索县、那曲、班戈和申扎属于气温-风速-降水驱动型,安多和当雄属于气温-降水-风速驱动型.藏北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受植被类型、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海科技》2006,13(6):F0004-F0004
青藏铁路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Ⅱ期110kV输变电工程是青藏铁路Ⅱ期工程主要的配套工程。该工程青海境内从格尔木经纳赤台、五道梁至沱沱河,西藏境内从拉萨经当雄、那曲至安多,青藏铁路全线共有8个110kV变电站和40多个35kV变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2,(15):84-93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铁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己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相似文献   

5.
小波分析阿里地区近34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律  白珍 《西藏科技》2008,(4):49-52
运用阿里地区三个站(狮泉河、普兰、改则)近34年(1973~2006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通过小波分析方法等对阿里地区近34年来的降水变化多尺度和跃变(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近34年来阿里三个站的降水变化在不同尺度上存在准周期振荡现象;三个站降水也发生了明显的跃变(突变)现象,其中狮泉河共发生6次跃变(突变),改则发生了3次跃变(突变),普兰发生了2次跃变(突变).  相似文献   

6.
近30年藏西北高寒牧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洪  边多  胡军 《西藏科技》2006,(1):43-47
利用藏西北高寒牧区1971-2002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大风日数、各站≥0℃和≥5℃期间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积温和降水量等32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0年藏西北高寒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藏西北高寒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升温趋势;(2)阿里地区年降水量总趋势是缓慢下降;那曲地区年降水量总趋势是缓慢增加的。(3)蒸发量、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4)那曲地区一带牧草青草期间的降水量缓慢增加,将非常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而阿里地区牧草青草1期间的降水量本就有限,在降水量逐年缓慢下降趋势的背景下,牧草的生长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意味着阿里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将可能造成该地区干旱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格央  尼珍 《西藏科技》2009,(4):50-52
2008年6月份以来,西藏大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过程频繁,各地区普遍提前进入雨季。部分地方还出现了雷暴、冰雹、洪涝、泥石流、稿虫害等灾害。 本文利用2008年6月1日~2008年7月20日西藏地区各个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6~7月西藏地区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沿江一线、南部边缘地区、东部和藏北四个区域的6月1日~7月20日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与2008年同期降水日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6月1日~7月20日全区除阿里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部和加查降水偏少3成外,其余大部降水量均偏多;6月份,改则、中扎、拉孜、隆子月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最高值。狮泉河月平均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2008我区除林芝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降水日数偏少1~6天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日数比历年平均值偏多,改则、拉孜、日喀则、江孜、泽当、定日、隆子比历年平均值偏多10天以上,其中,改则和拉孜偏多15天。  相似文献   

8.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1962年至2006年中国西北区与季风区春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斌  王劲松  张洪芬 《资源科学》2010,32(6):1082-1087
本文利用1962年-2006年我国西北地区138个站点和东部季风区377个站点春季平均气温资料,采用EOF分解、一阶线性函数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春季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洋热力作用等方面对两个区域春季气温变化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45年来,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春季平均气温以升高趋势为主,西北干旱区春季气温变化年际间振幅大于东部季风区;总体的升温趋势以东部季风区较强为主;同时两个区域存在明显的周期差异,使西北区升温在时间尺度上较季风区略偏迟,两个区域都存在升温的敏感区,从而影响着两个区域春季气温的整体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青藏铁路安多-那曲段岛状多年冻土的勘察、设计,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地质问题和处理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藏丁青县1961—2015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丁青县1961~2015年气温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丁青县气温年、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丁青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46℃/10a、0.242℃/10a和0.275℃/10a,升温率小于青藏高原地区,高于全国平均升温率。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四季均表现为增温趋势,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均为突变现象,突变点分别在1995年、2002年和1994年左右。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且无论较长周期还是较短周期的变化都处于偏暖期,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呈向较暖趋势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区历史上雪灾气候规律。根据雪灾的特点提出了雪灾的指标,从而分析雪灾时空分布特点。指出雪壶出现频率以安多至索县频率最大,其次在南部边缘和那曲中西部。应用数字滤波器和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得出雪灾变化的气候趋势和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河源区12个测站近45a的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均具有很好的整体一致性,反映了年平均气温在1960s到1980s期间一个较为平缓的增温过程,1980s后期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平均气温的增温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同,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小波分析显示,黄河源区的年平均气温在近45a里主要存在着2年和4~6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4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在空间分布上,结合EOF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表明,源区中南部升温幅度较小,东部和北部较大,以源区北部升温率最高。另外,各季节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昌都气温变化规律及其演变趋势,利用昌都气象观测站1952年至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8a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012℃/a的速度上升,最冷月增温率达0.026℃/a,最热月增温率为0.007℃/a,冬季增暖明显,进入21世纪后升温更为明显。2005年为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点,且突变显著,1月平均气温突变点为2003年,7月平均气温气温上下波动,无显著变化趋势。昌都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别存在着16a、27a和8a的震荡周期,从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年及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目前均处于偏暖期。  相似文献   

15.
大风是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m/s的风,那曲大风日数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大风天气对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本文利用2000~2009年大风气象观测资料,对那曲地区中西部四个测站的地面自记风资料分析,探讨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天气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北部安多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申扎与班戈,那曲最少。那曲地区中西部年大风日数10年间有一个高值年和三个低值年,2009年各县大风日数均达到最高值。那曲地区中西部最多大风日数出现在12月~1月。  相似文献   

16.
1951-2012年科尔沁沙地气温在突变前后的时空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发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的顺利开展,本文利用1951-2012年科尔沁沙地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区气温突变特征及突变前后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时间上,年(季)最低气温首先发生突变(1981-1987年),平均气温次之(1981-1994年),最高气温最晚(1985-1999年);冬、春、秋、夏季依次发生突变;②年最低气温突变后比突变前、冬季气温比夏季气温变化更剧烈;年、春(秋)季气温变化剧烈程度按最低、平均、最高气温依次减弱,冬季与之相反;③突变前春季最低气温升温速率为0.50℃/10a、突变后秋季最高气温升温速率为0.75℃/10a,二者对升温贡献最大;④突变前后多年均值增量最大为冬季最低气温(1.86℃),气候倾向率增量最大为秋季最高气温(0.72℃/10a);年内季节多年均值增量变化顺序与其增温速率增量变化相反;⑤空间上,年气温各要素突变后倾向率变化范围均较突变前增大,年最低气温突变后显著升温面积比突变前增大6.79%;突变后,除科左中旗地区平均气温外,自东向西沿新开河到西辽河以北地区升温速率大于以南地区升温速率。  相似文献   

17.
西藏的草原保护状况面临危机,以高原鼠兔为主的草原鼠害的影响是造成我区草原大面积退化一个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鼠兔对藏北草原的危害模式,科研人员于2007年8~9月间前往当雄、那曲、班戈等地,对鼠兔的危害及天敌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藏北大量区域存在高原鼠兔Ⅱ级中度危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Ⅲ级重度危害。同时了解到鼠兔的天敌主要为以香鼬、黄鼬、艾虎、藏狐等为主的食肉目小型哺乳类和以大鵟、棕尾鵟、猎隼等为主猛禽类两种。提出要结合鼠兔的危害方式、发生机理,以生物控制为主要方式来抑制高原鼠兔的爆发,避免药物防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推动藏北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草原保护状况面临危机,以高原鼠兔为主的草原鼠害的影响是造成我区草原大面积退化一个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鼠兔对藏北草原的危害模式,科研人员于2007年8~9月间前往当雄、那曲、班戈等地,对鼠兔的危害及天敌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藏北大量区域存在高原鼠兔Ⅱ级中度危害,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Ⅲ级重度危害。同时了解到鼠兔的天敌主要为以香鼬、黄鼬、艾虎、藏狐等为主的食肉目小型哺乳类和以大篙、棕尾篱、猎隼等为主猛禽类两种。提出要结合鼠兔的危害方式、发生机理,以生物控制为主要方式来抑制高原鼠兔的爆发,避免药物防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推动藏北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VC++6.0为开发平台,实现一个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简称HMM)非特定人的安多藏语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对有声段语音进行MFCC参数的提取,对提取后的MFCC参数进行矢量量化后训练HMM模型,形成特征模板库,最后进行识别。根据安多藏语的特点,改进端点检测的方法,提高了孤立词语音信号检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率。  相似文献   

20.
琼卓玛 《西藏科技》2007,(9):70-72,80
西藏藏中电网覆盖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四地市,本文分析了西藏藏中电网继电保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