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7,(1)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破坏性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在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气象灾害F防御工作难度变得更高了,各种极端天气气候频发,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所以必须全面加强气象灾害预防。文章分析了气象灾害及其影响,指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三方参与的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对降低灾害损失有直接影响。在分析我国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美国的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成功经验,构建了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的灾害应急物流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构成要素,并根据不同等级的灾害特点,提出了第三方参与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冰冻圈灾害特征、影响及其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灾害包括陆地冰冻圈灾害、海洋冰冻圈灾害和大气冰冻圈灾害,冰冻圈灾害分布广泛,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巨大。气候变暖导致冰冻圈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使冰冻圈及其影响地区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早期,冰冻圈灾害学主要以单灾种的致灾事件、灾害影响和防治研究为主,且多集中于雪崩、冰湖溃决和冰川泥石流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冻圈灾害学研究范畴扩大,冻土灾害、海冰灾害、冰凌灾害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近10年,伴随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冰冻圈灾害学学科体系正在孕育发展,且在冰冻圈灾害风险、影响与适应方面进展显著。基于已有研究,文章详细阐述了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内涵,评述了冰冻圈灾害时空特征及其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了未来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靖可  赵希男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792-1798
技术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后果难以估量。在对现有技术灾害成因的经典理论进行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各学派之间对技术灾害能否避免这一议题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研究基于不同的技术与技术系统,因此缺少对技术灾害的一般性认知。为此,首先通过界定技术与技术系统,重点分析了技术灾害的发生机理,对技术灾害进行本体研究;其次,通过定义技术灾害、划分技术灾害类型、识别技术灾害的典型特征对技术灾害进行界定。据此,形成技术灾害认知体系,为化解经典理论之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开展技术灾害防范与应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更好地为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指导,笔者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点,以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提出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的构建原则与方法,构建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并分别阐述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框架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和龙高速公路的边坡灾害概况,对和龙高速公路边坡的灾害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边坡灾害与公路工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和龙高速公路边坡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减灾防灾策略,力图减轻或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和分析风暴潮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指标体系;以东南沿海11次典型风暴潮灾害为例,通过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风暴潮灾害灾情做了综合评测并划分了灾情预警等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模型,探索了预警指标与灾情之间的联系,并使用典型案例进行还原检验.经验证,本模型是可行的,这为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传统的技术经济方法评估灾害对某一产业或某一地区带来的直接损失,对评估灾害综合损失(包含间接损失)的研究较少。在列昂捷夫技术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借鉴了Haimes、Santos等人的方法,充分考虑产业经济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的技术经济关联性,提出了灾害影响的综合评估模型。以我国2008年度的气象灾害为例,分别计算了静、动态情形下的灾害综合影响值,筛选了对灾害较为敏感的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根据灾害的关联影响构建新的灾后捐赠机制,灾后应加快受损方的设备、工艺和技术等的更新速度,借助技术进步减少灾害的综合损失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乌兰察布市近56年冰雹灾害资料,对冰雹灾害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乌兰察布市冰雹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6,(2)
本文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网发布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图例,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以分析我国近十年的气候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对农、林、牧业,交通运输,设施建筑,人类安全,人类健康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2)干旱灾害和强对流天气灾害是所有灾害类型中发生最频繁的灾害,寒露风是发生频率最低的灾害;3)大多数灾害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其中高温,雪灾,沙尘暴,扬沙等灾害的季节性较为明显,低温冻雨灾害的区域性最为突出,而不同区域在特定天气背景下可出现相同的气候灾害,需要引起注意,加强研究。总的来说,我国的气象灾害具有普遍性、持续性、区域性和气候性等明显特征,各地市气象部门可根据历史灾害进行分析,一是在灾害多发地、时间段进行针对性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对本地罕见气候灾害成因分析,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对本地灾害发生做出预判,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苏鹏程  韦方强 《资源科学》2014,36(2):273-28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干旱监测等级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干旱灾害时效区域、受旱症状及干旱灾害等级划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干旱灾害等级对应气象指标的分析和确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明确了我国当前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拥有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山西省太原市灾害较多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山西太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问题,为了对山西太原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有所帮助,提出了山西太原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