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总被引:78,自引:10,他引:68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成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基本未下降,而且粮食品种结构与粮食品质均有了明显改善;生态退耕尽管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有助于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2.
孟军  葛家麒 《预测》1996,15(6):29-30
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潜力分析孟军葛家麒徐中儒尹海东(东北农业大学150030)1东北地区将成为国家粮食主要贡献地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在改变,历史上长期“南粮北调”的局面已经结束,全国粮食增长中心逐渐北移。1949...  相似文献   

3.
卜祥 《华夏星火》2011,(1):33-35
据农业部统计并公布,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12亿斤,增长2.9%,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霞  李锐  任志远  薛亮 《资源科学》2007,29(3):170-176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并结合李晓文等人提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计算了陕西省101个县(区)2000年~2004年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和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陕西省近年耕地和粮食生产时空差异:①陕西省近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波动较大;②全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县(区)耕地减少,少部分县(区)耕地有所增加或保持数量平衡;③以小康水平粮食标准400kg/人·年为参照,全省整体处于不足状态,101个研究县(区)中,有66个县(区)处于不足状态,1个县(区)处于临界状态,34个县(区)处于富余状态。针对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现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加强利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调整大农业结构等措施来提高粮食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化肥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军  冷志杰 《预测》1997,16(4):34-35
化肥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孟军敖常林冷志杰(东北农业大学数学教研室150030)(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是粮食生产的大省。在21世纪实现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发展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非常重要。从1985~1995年黑龙江省粮食总...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的耕地中,五等地增加数量最多,一等地增加数量最少;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总产净增加了0.52×104t。其中耕地减少使本地区粮食总产减少了39.09×104t,二等地和三等地的减少对粮食总产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分别占粮食总产减少总量的28.36%和44.82%。同时增加的耕地中,二等地的增加对粮食总产增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本区粮食总产增加量的44.53%;④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平衡。  相似文献   

8.
刘明 《预测》1994,13(1):30-34
1994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与分析刘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粮食是国家重要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消费品,粮食供需状况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1994年是我国粮食购用价格放开的第二个年头,粮食的市场化将直接影响粮食...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粮食生产安全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阿忠 《预测》1998,17(4):23-27
福建省粮食生产安全监测与预警叶阿忠周满富(福州大学管理学院350002)1引言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制约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1)人增地减矛盾加剧,农业生产的负荷日益加重。1980年以来,全省人...  相似文献   

10.
李树标 《预测》1998,17(4):69-72
世界粮食最新预测李树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分析1.1全球粮食生产预计19...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49-1994年的粮食产量、气象和水文资料,在分析了浙江省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量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技术水平因素、社会因素、气象因素分别对粮食单产年际变化的影响基础上,从减轻气象灾害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了浙江省的粮食生产,并提出了若干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保护类型的选择与保护措施的实施王雅鹏无论从对我国粮食形势的审视看,还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的问题和特点看,对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都必须加以保护。(一)我国粮食保护类型的选择纵观国内外粮食保护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扩大储备、增加进出口调节...  相似文献   

13.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晋 《预测》1994,13(5):20-23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朱晋(杭州商学院310035)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较多的国家之一。1983年以前,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1983年以后,主要是产量“多多少少”的波动,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从1984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问题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4年减产,而且2003年降到4.3亿吨以下,使得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丰收季节,江淮大地处处流金淌银。今年,安徽省小麦平均亩产335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15公斤;总产比上年增加11.5亿斤,增长5.5%。正值粮食收购季节,安徽正多措并举确保粮农增产增收。托市收购,粮农增收有信心6月12日下午,记者在宣州市孙埠粮食仓储分公司看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为主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2年的资料,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为35.9亿亩,约占谷类作物的32.6%,其总产量9621亿升,占谷类作物总产的28.4%。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位粮食作物。1982年全国种植面积4.14亿亩,总产1260亿斤,占全国粮食面积的29.8%,占全国粮食总产的20.5%。  相似文献   

17.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如果按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低水平计算,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000—5200亿公斤。《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也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10000亿斤。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是显而易见的。要使我国粮食开发达到超越的境界,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分析粮食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立足实际制定相应对策,引导粮食生产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榜声音     
《华夏星火》2016,(4):18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目前中国粮食存在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还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二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贵,和国际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跃  鲁春霞  马蓓蓓 《资源科学》2009,31(4):566-573
本研究以地级市和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年~2005年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市粮食产量的比重以及粮食生产区位熵,并利用更具表现力的值定面积图的方法制图,分析该地区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特征。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粮食生产大致经历了波动上升期(1980年~1998年)、快速下降期(1999年~2003年)和恢复增长期(2004年~2005年)三个阶段;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其中北京市的耕地面积自1995年下降速度加快。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等在内的京津冀北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对于整个区域萎缩明显,而南部地区成为粮食生产增长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京津冀北部地区粮食供需缺口增加,多属于粮食供需紧平衡区和缺粮区,南部地区的小康水平余粮量增加,粮食供需的空间极化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20.
杨俊杰  陈胜明 《软科学》1993,7(3):62-64
<正>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它是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土地,再一个是物质技术投入。近几年来,在我国粮食生产上连续出现“双减”(粮食播种面积缩减和单产总产下降),“两个担心”(一是担心粮食减产太多,二是担心粮食库存量有减无增),而以下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也是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