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晓峰 《科研管理》1996,17(6):8-12
从我国统计工作科学水平渐次提高的过程考察,统计实践活动是科技进步能够较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并逐步体现为一种由科技进步带动统计生产力变革的发展类型。作者在这里提出了统计科技进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系统性观点,阐述了统计工作技术创新发展的观点。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探讨了统计生产力和统计科技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观点认为科技进步将会使技术替代劳动力,把失业的存在解释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客观地说,从宏观角度考虑,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科技进步会增加就业难度,但也对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拉动效应。实事求是地分析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利于调整劳动力市场、实施合理的就业战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理论观点切入,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最后详细地论述了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影响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民间投资、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各省(市)农业科技进步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且沿海五省农业科技进步水平高于内陆地区。整体而言,民间投资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但并未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效应显著。分地区来看,西北六省和沿海五省的民间投资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正向作用显著,而东北三省和西南三省影响效果甚微;东北三省和西北六省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而西南三省和沿海五省负向效果显著;考虑到农业科技进步对民间投资的调节效应时,只有沿海五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效应显著,其它地区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迅  吴相俊 《科技与管理》2009,11(6):53-55,63
基于历史演进的观点对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二者互动发展的机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金融创新落后于科技进步现实,给出了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就科技进步的概念,发展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环境,及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些探讨,并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科技进步、经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数学模型,从中探索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恒  张垒  李军 《科研管理》2011,32(1):147-152
    摘要:专利制度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体现,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还没有定量研究。本文选择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有效累计量等10个专利表征指标,基于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了这些指标与科技进步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专利与科技进步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并且专利制度的不同运用方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明显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专利指标和科技进步的关联性不一样,其中专利授权率与科技进步关联度最大,而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与科技进步的关联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杨军 《预测》1989,(4):19-21
武汉市进行“八五”规划之前,我们对武汉市工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动态预测。科技进步的动态预测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引用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生产函数只是形式上的借用。不采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对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比率保持不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予以了论述,然后介绍了农业科技进步的两种基本模式,既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械性科技进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生物性科技进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历史教训作卫简明扼要的总结,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应选择以生物性科技进步为主、机械性科技进步为辅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胡玉婷 《青海科技》1999,6(1):7-9,14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论述了科技信息对社会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作用,并结论当前青海省科技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OECD《生产率测算手册》介绍的非参数方法,采用指数形式来表达科技进步变化,并使用2007至2017年期间有关数据测度了31个省市科技进步贡献指数,以此为基础汇总形成全国科技进步贡献指数。结果表明,2007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科技进步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达到了54.2%。这种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指标测算工作,为政府部门常年发布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数据提供了便利,也为进一步规范该指标测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我国重大工程科技进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重大工程科技的特点,设计了重大工程科技进步管理模型,提出了重大工程科技进步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重新界定了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论述了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关系,据此得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突出因素在于科技水平不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潘烽  吴俊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67-70
为探索科技进步对粤﹑苏﹑鲁﹑浙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贡献,基于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及收集的四省1990—2009年统计数据,对四省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四省的经济贡献率时高时低,呈现不稳定态势。并从广义角度对影响科技进步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全国及地区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2003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第一部分,从科技经费投入、科技人员结构、科技产出与成果、技术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等5个方面对2002年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将全国31个地区的科技进步总体水平划分成不同类别,概述了2002年我国科技进步的总体状况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刘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6,(20):298-299,301
本文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与西部地区科技进步水平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科技进步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体评价;对西部省区近三年科技进步的总排序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云南与西部地区的主要科技进步指标进行了定量与定性评价,指出了制约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14年一路走来,《科技进步法》在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和进步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进步工作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科技进步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科技进步法的修订势在必行。2007年8月,《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审计修订的《科技进步法》最大突破是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写进法律,其中具体包括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不容失败、建议删除“伪科学”等。此次《科技进步法》的修订对法律本身、对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之路而言,意义非凡。难怪网上有人评论:“伟大的中国能否和谐崛起,《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就看你了!”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专利的本质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专利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实施许可量、专利无效请求量、专利纠纷案件量、专利有效累计量等指标和科技进步的关联性大小,以便科学地认识和了解专利作用科技进步的具体途径,科学控制相关因素,实现专利促使科技进步作用最大化.针对分析提出专利促进科技进步的具体措施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城市化、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依据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对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关系通过应用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研究结论对科技发展、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证据,使得广东在今后能够更好的坚持以科技发展、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