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体西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碰撞融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下思想文化革新的基本模式。它的产生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变局密切相关。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清朝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出现了冲突。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国情出发,传承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以西学改造传统儒学,以"中体"固本,以"西用"致富强,由此形成"中体西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对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探索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重要的范畴,最能体现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一直是历代哲学家广泛探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之中。“体用”范畴在传统哲学中经历了长期的争辩、发展,在近代哲学中,“体用”范畴逐渐从本体论向价值观嬗变,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对鸦片战争至维新变法60年间传统文化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之所以要做先进文化前景方向的代表,是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本性和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向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统一性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所决定的;更是由多元文化存在的负面效应与思想战线对之回应不够这种特定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总体性精神支柱,将诸多文化视界整合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上,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学术观点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被认为是洋务运动精神的集中表述,而实际上它并不只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也不仅仅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来看,它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涵蕴。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其产生顺应了历史潮流,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中西化关系问题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纵观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始终左右其发展变化,深入研究探讨“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在近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对正确评价“中体西用”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文化观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既反对西方化又反对中西文化融合,而主张东方化,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文化主张中堙有提出“中体西用”论,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是,他在方法论和具体的文化主张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相反却使得“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和继承。  相似文献   

8.
“中体西用”思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的教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清末大学课程设置。文章主要是分析“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近代(主要是指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清朝灭亡这段历史时期)大学课程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派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以“西文”、“西艺”为主要内容的洋务教育也相继问世。由于洋务教育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指导思想而展开的,所以其问世伊始便伴随着“中体”与“西学”之间的矛盾和“中学”与“西学”之间的两难选择。“中体西用”的教育模式是以引入“西学”保存“中体”而展开,却以打破“中体”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中体西用”思想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冲突的产物,是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为寻求中国出路的文化自救方案和关于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战略思想,较成功地指导了早期工业化运动,也是政治变革的先声。“中体西用”思想为文化、教育、思维观念近代化创造了契机,促使了持续变革开放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与普通服饰相比,其功能有新拓展,价值有新提升;民族服饰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民族服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纪学是研究经纪活动规律的经济学科,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现代经纪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传统的隐喻研究多注重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只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研究,忽略了隐喻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语义功能及其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叶波  范蔚 《培训与研究》2008,25(11):99-10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正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教育与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如何充分利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危机,理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是互相诉求的,应该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熏陶,以文化解读文化,并能做到“破”与“立”相结合,从而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加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予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是语言差异的根源,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方面,是词汇内涵、交际语内涵、习语内涵和体态语言等方面的不同,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西民族生存环境和民族精神生活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但仅有中国文化发展至今,影响力不断增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功能强大.这使得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在今天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民间荤故事的功能价值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间流传非常广泛,但研究者却一直避而不论的民间荤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民间荤故事以讲述性本能、性行为、性关系或性联想等为主要内容,具有消磨闲暇时间,满足感官快乐;传播性爱知识,提高性生活质量;表达性爱情感,和谐人际关系的功效和作用。民间荤故事就实质来说是一种反传统的性观念、反传统的性道德两性文化现象,是一种现代性享受的乐感文化和民间性狂欢的喜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体语作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琼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117-118,123
图书馆体语指图书查找、借阅、归还过程中馆员之间、读者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进行交际和沟通的非有声语言。它在展现馆员素质,体现读者阅读心态,影响读者学习和研究的气氛,乃至于图书馆人文化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从烹饪方法、美食评判标准、民族心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饮食的不同及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