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深处这儿离梵蒂冈300光年,我曾以为宇宙无法左右人的信仰,就像我相信天堂是上帝精巧绝伦的手工作品一样。现在,我看见了他的作品,但信仰却受到了严重的困扰。我的目光越过马克Ⅵ号计算机,落到后方舱壁上挂着的耶酥受难像上,在我的生命里,我第一次怀疑它也许只是个空虚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张敏 《科教文汇》2008,(4):156-156
才华横溢的歌德将一生的心血付与自己的鸿篇巨制《浮士德》之中,他曾说过这部作品是自己的“大片自白”,歌德想要在作品中表达什么?这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从作家多重身份这一前提下,探讨《浮士德》中作家不同身份下的不同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正《到灯塔去》属于偏向自传性质的作品。英国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 Woolf)在这部作品中为读者非常全面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父母形象。伍尔夫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融入极多情感,小说中拉姆齐夫人即是以作者母亲作为原型,属于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是一个具有高尚德行和美丽心灵的人物,而拉姆齐先生的原型则是作者的父亲。和拉姆齐夫人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拉姆齐先生是一个相对利己、冷漠的人。《到灯塔去》这部作品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论,也提出女性应当放手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作家的一个新锐长篇问世,引起文坛不小的骚动,甚至还使沉寂多时的评论界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风.众评论家各显身手,在报刊电台撰文评述作家的作品.一时见仁见智,各不相让,甚至还有一位评论家还据此出了一本观点新颖的书.书中从欧美建筑风格评价巨著结构的不凡,从肖邦的音乐论述巨著的语言,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诠释巨著的深邃思想内涵……并称只有将这部书和作家的巨著一起来读,才能真正读懂一个人从无名作者到成熟作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坤 《今日科苑》2007,(2):86-86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自然观及妇女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余华在其小说作品中常写死亡,同时又用死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入理解与感悟。余华在作品中不只是为了写死亡,更多的是为了显现在其冷漠背后对人生的悲悯和人文关怀。余华不光在作品中写了死亡的必然,还写了死后余生的生命的尊贵与顽强。即使人们猛醒,直面社会现实;又给人以温暖,领悟生命的真谛,彰显生命的意义,揭示伟大的真理。他把死亡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7.
周晓云 《科教文汇》2020,(9):174-175
周涛的散文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呈现十分充沛。本文简述生命意识内涵以及新疆地区散文作品的主要特点,分别从生命的信仰、物种的颂赞、人物的赞赏、经历的表达、文化精神的传达等方面阐述其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春艳 《科教文汇》2009,(30):258-259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小镇畸人》被公认为他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描绘了一系列孤独寂寞的“畸人”,然而在他们扭曲的外表之下,读者可以感受到一颗颗渴望爱、理解和自我表达的灵魂。这些畸人们生活在困境之中,他们的生存困境实际上折射出了整个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看到麦子结实累累,非常开心。一位农夫看到上帝说:“仁慈的上帝!您可不可以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有大风雨、烈日干旱和虫害?”上帝说:“好吧,  相似文献   

10.
日本动画片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导演本身对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体现出其中的人性化和普遍化。宫崎骏作为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也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人。文章通过对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经典人物的分析,来理解其艺术特点及作品中所呈现的人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刘琨 《百科知识》2022,(3):19-20
乡土本身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学的概念比较广阔,乡土文学与现代性的碰撞,除了可以为作家带来创作灵感外,还可以为作家的现代性想象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乡土书写的现代语境中,乡土文学成为作家思考现代性问题的主要载体.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美国作家福克纳以及中国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对两国乡土作家书写的现代性思想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乡土文学作品在地域空间书写方面存在的关联性以及相似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发现乡土文学作品在表达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在作者所有的作品中,这部著作堪称最富于喜剧色彩,四处洋溢着“机智和幽默”。拟从《傲慢与偏见》人物的喜剧性格,人物的喜剧性对白,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来欣赏作家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曾说,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当上帝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包里装着画笔和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位具有独特魅力和迷人色彩的作家,她就是萧红。她的生命是那么短促,可是,她短短31年的生命历程却充满了悲凉哀婉,凄迷传奇。她如一颗灿烂的流星匆匆划过茫茫夜空,留下用生命的哀愁编织的长线,让世人惊叹、遗憾、叹息。她的生命体验是那么真切丰富,她的文笔是那么明丽清新,她的风格是那样别具一格。她在主题意识上,继续批判国民劣根性,成为鲁迅启蒙主题的艰难承担者。在文体上,她用散文化的审美意识来写小说,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她的作品多带有自传性特点,她用独特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5.
王晓耘 《科教文汇》2008,(32):255-255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的代表作。它是一部重要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品,被认为是《失乐园》的浪漫主义解读。而后,对这部作品的评论转向了其中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探索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及其社会行为和心理描述的初步分析,来体现其中包含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苏童转折期的代表作品,《妻妾成群》在文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使得这部小说在形式上告别了先锋,却又把先锋精神融入了作品的内容,面对绝望而又执着的救赎使得这部作品呈现着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半年前,我收到了这部题为“黑洞与时间的性质”的电子书稿。这部专著的作者是两位理论物理工作者刘辽、赵峥教授以及他们以前的学生田贵花、张靖仪两位教授。这是一部富有智慧的作品。我在阅读之际写下一些感想,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第九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由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复杂浩繁的叙事情节,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公认为狄更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运用两种不同人物视角--全知的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达到了将整部作品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糅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设置这种独特叙事视角的原因厦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柱,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就难以真正实现法治。在传统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法律信仰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痼疾,重新培养公众的法律信仰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科教文汇》2012,(4):67-68
昆德拉和余华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活着》这两部小说都在探寻存在的本质,关怀人的生存价值,思考人生的悖谬、苦难和悲剧性.两部小说提出了一些尘世中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人的存在的矛盾状况和生命的荒诞和宿命是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其中“轻与重”的关系、生命之轻、现实的无可选择性和人对苦难的承受力等成为两位作家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