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失权是指民事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享有的诉讼权利因出现法定的程序事由或原因而丧失的情形.民事诉讼失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方面,其程序功能在于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保障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诉权底线。西方法治国家从意思自治的私法理念出发,经历了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模式到当事人主义模式的嬗变,捍卫了宪法的人权精神,推动了民主和法治的进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3年12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已正式纳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序幕正式拉开。是否能够用程序正义的理念来指导改革的方向,用维护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权来统领民事诉讼制度,是决定这次立法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合意已跨过私法的界限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笔者以为,合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兴起直接导源于当事人主体性原则和新程序正义理论的推动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了两种理论中所蕴含诉讼合意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对其程序正义的思想有所修正.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程序正义区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并认为纯粹的程序正义能够决定结果的实质正义.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程序正义要依赖于实质正义.这是罗尔斯对程序正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回避制度是诉讼中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以民事诉讼制度为依托,主要研究的是有关回避制度中所蕴含的法的价值。回避制度体现的是程序正义、形式正义,其维护的是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实践表明,民事诉讼复议制度对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衡和制约法院的司法权力、实现程序正义、维护司法权威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民事诉讼复议救济量少面窄;民事诉讼复议审查情况各异,运行程序不尽相同;民事诉讼复议裁决的效力终裁不终;民事诉讼复议裁决文书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对此,需明确民事诉讼复议制度设置目的和功能定位,厘清民事诉讼复议制度与其他诉讼制度间的关系,规范民事诉讼复议制度立法,以期实现民事诉讼复议制度实践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程序参与原则是程序正义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与处分权主义的综合或上位概括。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程序主体性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就必须尽快确立辩论主义和修正处分原则。  相似文献   

8.
善对程序正义的功能理论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尔斯将其分为完善程序正义、不完善程序正义及纯粹程序正义。善与实质正义具有一致性,善对程序正义具有批评和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9.
程序公正已经成为司法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程序决定正义”已经是法学界的共识。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公正原则,并对程序公正原则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诉讼是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的最终手段,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诉讼程序的公正才会最终得到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中,刑事诉讼是由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附带民事诉讼是基于对损害的赔偿请求而产生,刑事诉讼居主导支配地位,民事诉讼属附带依从,它对刑事诉讼具有依附和受制约的特点.二者虽有主附不同,但都很重要.笔者在律师实务中,学习和运用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吸收借鉴中外法律文化有益的经验,写出这篇思考文章,目的是促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臻于完善,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亭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亭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等诸多论说。程序保障下的纠纷和谐解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诉讼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法官按照什么标准来分配证明责任,才能符合实体公平、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益的理念,既要从宏观上确定适用于种各类诉讼的分配证明责任的一般规则,又要从微观上解决具体个案中证明责任的合理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13.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精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保护,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经常见到的对败诉方"执行难"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为我国告别"执行难"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笔者试图从什么是执行难,执行难发生的原因以及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问题的修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亭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亭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等诸多论说。程序保障下的纠纷和谐解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目的论作为民事诉讼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事诉讼法面临重新修改、民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笔者试图在重新梳理各种民事诉讼目的观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新型民事诉讼目的观,树立"民事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二元论。此外,在理论的层面上达成统一之后,必须用民事诉讼目的观去引导具体诉讼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这不仅是民事诉讼整个体系保持一致性的需求,也是理论研究"效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指导整个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下,国际上对该理论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国内虽然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我们的自身研究却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已有的理论作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目的观。  相似文献   

18.
侦查的正义价值可以分为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种,我们往往在侦查理论与实践中过分追求实质正义而忽略了程序正义,这对于实现侦查正义价值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挖掘侦查自身应该具有的正义属性.适用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侦查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是侦查应具有真实性、公开性、独立性、中立性、平等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9.
对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关注正日益上升,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分析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的兴起使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现行民诉法对于这项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和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该制度功能的发挥和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行使,所以,对其改良的呼声很高。但现行研究对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鲜有涉及,因此,研究民事诉讼和解制度应当从制度的概念界定出发,对于构成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几项基本理论问题———制度内涵、理论基础和社会功能等进行深入探析,揭示该项制度的内在规律,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