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快要满七周岁的时候,升入当时的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那是1941年,日伪统治时期。在小学一年级,我们的级任老师姓葛,  相似文献   

2.
在我快要满七周岁的时候,升入当时的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那是1941年,日伪统治时期。我至今还记得你在哪儿?“北师附小”的校歌:北师附小是乐园,汉清百岁传,……向前,向前,携手同登最高巅。第二句“汉清”两个字恐怕有误,如果这个学校是从汉朝办起的,那就不是“百岁传”,而是一千几百年了,大概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古老的学校。在小学一年级,我们的级任老师姓葛,葛老师对学生是采取放羊政策的,不大管,一遇到天气冷,学校又没有经费买煤升火炉,以至有的小同学冻得尿了裤子(我也有一次这样的并不觉得不光荣的经历),葛老师便干脆宣布提前…  相似文献   

3.
华老师,您好     
王蒙 《高中生》2008,(1):58-58
在我快要满7周岁的时候,我升入当时的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那是1941年,日伪统治时期。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姓葛。葛老师对我们是采取"放羊"政策的,不太管。一遇到天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2008,(9)
在我快要满七周岁的时候,升入当时的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那是1941年,日伪统治时期。我至今记得"北师附小"的校歌:北师附小是乐园,汉清百岁传,……  相似文献   

5.
那一年,她刚从师大毕业,念的是化学系.她是一个在屏东客家村长大的女生,被分配到我们学校,一个复杂都会环境里的国民中学,而且一来就被派任为我们班的导师. 连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她被整了,或许是因为不了解潜规则、礼数不够吧,所以她被安排了一份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 学校里有男生班和女生班,当然是女生班比男生班好带.学校里有三个年级,当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最听话,其次是三年级升学班,最麻烦的是二年级.学校里有科任老师、级任老师,科任老师上课来下课走,不必管秩序管学生生活,工作当然要轻松很多.  相似文献   

6.
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有两件事:一是1949年10月1日,我作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回绕在脑中的想法就是———长大了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我50年来忠实地从事了一个职业———幼儿教育。1950年,我初中毕业时,被保送上本校的高中,同时还被另一所市立高中录取。正在我选择去哪一所高中时,我校从北京市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北师)调来一位教导主任。她来后,找初三的同学谈话说: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一大批人民教师,希望你们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去报考北师…  相似文献   

7.
故人何处     
大牌坊胡同在朝内南小街路东。这里其实没有牌坊,只有一条小胡同。说是小胡同,因为它旁边的东总布胡同、禄米仓、赵堂子都比它宽得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级任老师吕向欣(在成绩通知本上她的图章是吕象新)。她永远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竹布衫。冬天当然不是这身衣服,但我记忆中的吕老师永远穿竹布衫。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师     
她,一头齐耳短发;她,一双大大的眼睛;她,一副优美的身材。她就是我小学一至四年级的班主任———赵老师。从一年级她自我介绍时起,我和赵老师似乎就是一种缘分。当点到我名时,她朝我笑了笑———多美的笑,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她是一位语文老师,平时上的课都要求我们背诵下来。她总说:“文章读了不能理解,不能背诵,那等于白学。”每当这时,我们个个都会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而赵老师就会笑一笑,朗声背起了我们二年级时的一篇文章(那时我们三年级)。末了又笑了笑,随后继续上课。结果第二天背诵的效果非常好。现在想来,是因为她的笑吧。赵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案例1】口语交际:二年级《介绍我的家》师:(亲切)小朋友,愿意带老师去你家玩吗?生:(高兴)愿意。师:那你家里有什么好玩的,能介绍给老师听昕吗?生:我家里有可爱的芭比娃娃,你只要一拍手,她就会唱起动听的歌来。你到我家,我一定介绍你认识她。师:真有趣,那么我明天去你家,好吗?生:(激动)欢迎老师光临!(画外音:当日下午活动结束后,师便离开该  相似文献   

10.
1989年6月,作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首届毕业生的郭绪英从学校毕业了。怀着青春的梦想,年仅十八岁的她来到了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郭绪英成了该校首个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学校安排她到盲生部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尽管有在特师四年的专业思想教育与熏陶,但她还是震惊了:这是怎样的班级呀,虽是一个班,但却是两个年级,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四五种层次。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女儿生下来圆滚滚的,我们叫她球儿。她对世事人情的了解,总比别人慢。学习上,更是不仅慢,还错误百出呢!我们教她背诗,她经常会把两首诗混在一起,我们对她的表现是相当遗憾的。球儿终于上小学了。级任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让她做事。有一天,老师叫她到保健室去拿班级健康名册,想不到球儿在学校失踪了,  相似文献   

12.
两位恩师     
说的是我念小学六年级时的两位老师。一个是教算术的,兼上我们的体育课,姓田;一个教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姓张。我是上四年级时,从大队分校转到公社中心小学来的。四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3.
<正>黄老师:您好!小毓让您费心了。她这一学期的精神面貌改变很大,她乐观、自信多了。她经常对我说:"妈妈,原来我最不喜欢语文课(二年级在西安),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我想孩子能有这样大的转变,一是黄老师精心备课的上课内容吸引了孩子;二是黄老师对于她的关注和鼓励,让她树立了信心。所以,从内心来讲,我们非常感谢黄老师……这是上学期末小毓家长发给我的电子邮件,看完后我感到欣慰与快乐,对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一学期以来,小毓的转变确实很大,以前上课她经常走神,为此我批评她很多次,甚至是严厉批  相似文献   

14.
听李老师作报告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南通师范学校的大礼堂,那年我16岁,读师范一年级。记得那场报告作了两个多小时,李老师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她的报告,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小学老师,竟然也能做实验、搞科研、成专家;一名小学老师,居然还可以漂洋过海去国外讲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的我们,是多大的奇迹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事业追寻,什么是人生价值。青春的我,心中的梦想变得清晰起来:工作后一定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这学期,邱老师继续上我们的语文课兼班主任,这你已经知道了。那数学课是谁来教呢?不是二年级时的王老师了。王老师还在教二年级,我们升级了,她却留级了,并且还教二(2)班。二(2)班的教室还是我们以前坐过的那个教室,我想王老师一定闭着眼睛都可以从办公室走到二(2)班的教室了。这学期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春老师,还是一个女老师,我们倒希望有个男老师来教我们。男老师力气大呀,如果教室里要换一桶净水,男老师一只手都可以提起来。哪像邱老师,每次换水时,还要我们一起帮忙,还要“一、二、三”地一起喊口令。人家还以为我们的教室是工地呢。春老…  相似文献   

16.
难忘师恩     
上学三年了,谁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语文老师?吕老师,一个教了我们两年的语文老师,她一丝不苟地教课,时时刻刻关心鼓励着我们,我幼小的心被她深深地感动了。还记得一年级的我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上课安安静静,很少举手发言,下课了,孤孤单单,不被人注意。虽然心里很渴望被老师关注,但害羞的我怎么也迈不出这一步。二年级开学,吕老师接任为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过了不久,她好像察觉到了我的心思,上课专门叫我回答问题。刚开始几次,我老是答错,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不好意思地坐下,而老师却不停安慰我“:不要紧,没关系,没啥可怕的。”使我鼓起勇…  相似文献   

17.
我们炮车小学的全体老师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帮助民办小学老师工作。我们是分校包干的,我被分配辅导道二社桥北大队的民办小学。开学那天早上,我就和民办小学李老师联系,把她送到学校,把学生名单交给她,当时我认为已经完事,就回来了。可是到了晚上,李老师来找我说,她不干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魏巍美文赏读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  相似文献   

19.
故人何处     
在朝内南小街路东。这里其实没有牌坊,只有一条小胡同。说是小胡同,因为它旁边的东总布胡同、禄米仓、赵堂子都比它宽得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级任老师吕向欣(在成绩通知本上她的图章是吕象新)。她永远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竹布衫。冬天当然不是这身衣服,  相似文献   

20.
知青苏老师     
1970年的初秋时节,我随父母从大连下放到辽南山区,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了户.下放的第二年我就到了入学年龄,按理说,适龄儿童应该到我们大队的那所学校上学,可由于那里缺少教室,一年级和二年级我都是在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念的书,教室就设在生产队许队长家的西屋.那时的班主任是苏老师,她是个插队知青. 苏老师那时20来岁,长得很秀气,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上二年级时,极爱干净的苏老师,做了一件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