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简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赋予了这部歌剧中人物以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费加罗的婚礼》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了解莫扎特,在他的优秀作品当中,最能让我们找到莫扎特的创作思想的那就是运用戏剧内容与音乐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爱好音乐的人一定都喜欢这部最经典的作品,为着它的经典,也为着这位伟大的作者——莫扎特。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4.
在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中,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然而,其作品涉及的主要体裁形式就是歌剧,他的许多歌剧至今仍在歌剧舞台中占据重要位置,且佳作之多,流传之广令人称奇。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不仅创作的歌剧久演不衰,且剧中许多咏叹调曲目,被列为声乐艺术教学的重点学习曲目,本文简要剖析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费加罗的婚礼》中男中音角色的人物形象分析、咏叹调的艺术表现及演唱分析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介绍及分析,浅要谈一谈在莫扎特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伯爵夫人为中心的人物,她演唱的歌曲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请求希望丈夫回到她身边,突出了女主角在整部作品里很无奈彷徨。文章介绍了作者的背景,以那年代发生的事为大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会写这部歌剧,同时引出伯爵夫人这一角色的魅力所在与重要地位,分析了这一角色的特征与象征,表达了作者心中某种心思,分别以《求爱生给我安慰》和《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两首咏叹调为线索,分析了伯爵夫人咏叹调,更加的详细的介绍伯爵夫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这些方面给以论述,如:伯爵夫人代表了当时阶级下另一种女性,介绍了场景,介绍了演唱时的关键点,以及伯爵夫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等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窥视莫扎特伯爵夫人咏叹调。  相似文献   

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改编的。本文主要论述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唱。  相似文献   

8.
朱梦丹 《文教资料》2013,(33):94-96
《费加罗的婚礼》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作家博马舍的经典戏剧。而后被莫扎特改编为歌剧,于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次公演。这部歌剧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了莫扎特对于自由的迫切追求。而该剧也对揭露和讽刺当时的法国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莫扎特或许不是第一个贫穷的,但却是第一个自由的并且由于他的自由而变得贫穷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在其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歌剧无疑是一大亮点。本文以其歌剧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浅论这部作品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位没有任何争议的天才作曲家,虽然他晚年的生活不济,但他的作品却部部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他的歌剧在他所有的优秀作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试图以其最重要的歌剧代表作之一《费加罗的婚礼》为对象,分析这部歌剧的音乐特征。主要包括剧中大量使用的重唱、与交响乐的结合,和增强宣叙调的歌唱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不仅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其清新、雅致、纯净的古典主义风格,为美声唱法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演唱不同风格的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除了可以训练气息的协调性、声音的连贯性与灵活性、准确的起音、柔和的咬字等歌唱技巧之外,还可以通过鲜活的角色形象培养准确的音乐表达,使歌唱者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2.
《魔笛》是莫扎特运用他一生在创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谱写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他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形式来丰富了德国的民族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莫扎特在创作《魔笛》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哲理性、戏剧性、人物个性及对各歌剧体裁创造性运用加以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欣赏口味的转变,传统的豫剧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将从新一代的豫剧青年演员群体在豫剧原有流派、戏曲旧程式、唱腔、表演、服装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探讨,并就豫剧第三代演员群体对豫剧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指的是音乐学习,特别是莫扎特音乐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空间推理能力.该理论最早由Rauscher在1993年提出.它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强烈反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莫扎特效应在心理学领域的有关研究,认为莫扎特效应有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和理论价值,有其合理性.同时,其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广泛性,对实验效应的解释存在偏差,等等.因此,仍有必要对音乐与认知的关系以及发生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渔的戏曲理论中,结构布局是很重要的一面。他指出在格局上应十分重视几个部分:家门、冲场、出脚色、小收煞、大收煞,此理论也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戏曲文献中,序跋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戏曲研究资料匮乏的元代尤其如此。序跋通过介绍或评说作者和作品内容,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为宣传戏曲理论提供舆论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戏曲理论的建构提供补充。另外,元代戏曲序跋文体初步涉及了戏曲的理论问题,开创了戏曲研究的一些领域,其提出的理论观点虽不够系统成熟,但却有开创之功,初步显示了戏曲理论发展的轨迹,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建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属于曲学体系。他继承与发展了前人对戏曲创作要求的本色理论 ,在品评作家作品的过程与本身的创作实践中明确了对于戏曲创作的本色当行的要求 ,将本色理论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次 ,徐复祚十分强调戏曲创作的音律 ,特别是曲韵。作为传奇作家 ,他在用韵方面属于“《中原音韵》派”,但又并非一味死守《中原音韵》,体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客观要求。另外 ,徐复祚的戏曲理论还涉及到了叙事理论即文论的探讨 ,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阐发戏剧故事 ,注意到了戏剧的虚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傩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将其与中国其它戏曲作对比,从中找出二者之异同。进而指出傩戏在当代社会应加以保护,让其独特魅力发挥出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想以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咏叹调《复仇的火焰》为例,运用音乐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本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核心人物夜后的人物性格表现及整首咏叹调的风格把握,通过对本首咏叹调的音乐结构形式及花腔音乐形态的分析,结合笔者平时学习声乐演唱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实践中所了解的一些难点,为如何运用的歌唱时间中提供处理方案,来简单剖析本首咏叹调,已达到更深刻的理解本首咏叹调的理论知识,从而在以后的演唱当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莫扎特这一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及其钢琴作品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其音色晶莹纯净,触键严谨考究。在学习钢琴演奏过程中,我们只有从音色与触键的深层次去挖掘古典钢琴作品的内在涵义,才能更贴切的演奏古典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