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一些教师在批阅大堆大堆的作文时不禁喟然长叹:批改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最多瞧一眼分数便顺势塞入课桌。作文课上,学生看着教师捧来一大撂作文本,几乎同时发出“又上作文课”的怨叹。一些学生化用鲁迅的诗来调侃作文课上的自己:“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烂笔头。”作文课惨遭冷遇,其中缘由何在?学生望“文”生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畏难情绪,但制造畏难情绪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我们教师自身。在作文的抽查中,一些教务领导发现作文批语尽是:主题较突出,内容较完整,语言较通顺;或立意不很高,条理不清楚,语言不流畅等模式化的评语。有些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备课时主要在“怎样教作文”上下工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样写好”这一制约写作效率提高的环节,结果作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实践证明.着眼于“老师教”还是立足于“学生写”,其结果相差甚殊。这里的“学生写”当然不只是每周课堂上的两节作文课,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今天在我们研修班导师顾书华的作文课上,我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交流中提高。一直令教师畏难、学生畏惧的作文课,为什么补顾老师上得如此轻松、有趣,又如此有效?她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引领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畅游“作文王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亲身感受她那颇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今天在我们研修班导师顾书华的作文课上,我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交流中提高。一直令教师畏难、学生畏惧的作文课,为什么被顾老师上得如此轻松、有趣,又如此有效?她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引领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畅“游作文王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亲身感受她那颇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近一两年来,与一些中青年教师交谈,有人问及在阅读和作文课上怎样处理“中心思想”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总是“说不准。”  相似文献   

6.
王燕 《学语文》2008,(4):36-36
一节作文课其实包括如下声音:作品的、作者的、读者的。而读者的声音又包括教师的、学生的,甚至还包括作者的。我们可以简化为四组:“作者-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教师-学生”。其中“教师-学生”对话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课堂交响乐的主旋律。相关论述散见于其他三组对话模式的阐述中。  相似文献   

7.
如何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裴广法孙方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  相似文献   

8.
作文课向来令学生头痛 ,因为大部分学生要么是无米之炊 ,觉得没东西可写 ;要么像茶壶的饺子 ,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改以后的作文课该怎么上 ?怎样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的思维活动中并在共同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我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作了一次有益的探讨。针对当下作文课老师规定话题 ,学生围绕话题作文这个固定的程式 ,我决定来一堂另类的活动课 ,在作文课上玩一场“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某种真诚的东西 ,进而激发出写作的内在动力。我先宣布这堂课“考试” ,就在学生惊愕之时 ,我又宣布这次考试只要抱着真诚友善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不少语文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文课上。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后,大部分同学都已在打草稿,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咬着笔杆。苦思冥想。直到下课仍未能写出来。如果老师规定在下课前必须交上作文,就只能东拼西凑,像挤牙膏似地硬“挤”出一篇作文来。而这样的作文得到的评语往往只能是中心不够明确、描写不够具体生动。那么。造成学生缺乏写作能力、作文课“无话可说”的原因何在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根据笔者从教多年中学语文的经历,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想:  相似文献   

10.
近来,关于作文教学的讨论空前热烈。特别是“新概念作文”出现之后,报纸上频频搞作文竞赛;“因一篇作文能上大学”的轰动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对作文教学的关注。在这个热潮中,不少教师处于困惑状态。有些教师主张:作文就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创造性,自由地写作,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教师的烦琐要求,往往只会限制学生创造天赋的发挥。另一些教师则认为:我们的作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并非专门培养文学家;这种能力需要一步步地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在《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一文中说:“一言以蔽之,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实、自由的精神 !”①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君不见阅读课上,教师滴水不漏地忙于展示自己编写缜密的教案,学生只能按课文内容亦步亦趋地应答教师的提问,用上一套“公众话语”、“统一思维”的模式,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作文课上,因为有文体、命题、立意、章法、技巧等等的层层捆绑,学生除了用套话、按照固定的套路写作文外,又哪来放飞心灵的自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严重失落了生命的“原…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了一堂小学作文课,教师把一只脸盆放到讲台上,刚上课便说:“盆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用竹笔套吹泡泡,看谁吹得大,吹得多。”学生兴味盎然,泡泡吹得满天飞。教师问:“泡泡象什么?”“象汽球”、“象飞船”、“象月亮”、“象珍珠”、“象足球”……教师又问:“要  相似文献   

13.
课文即范文     
课文即范文灵壁县教师进修学校杨向群每到作文课,每当学生看到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作文题时,不少学生都会想到一个问题:把哪篇文章作为这篇作文的“范文”?于是就会想到形形色色的《作文选》。在手忙脚乱地翻阅大量的材料后,学生终于“如获至宝”,对照选中的“范文”,...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秋天的树叶》的作文课上,教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  相似文献   

15.
吴生泉 《时代教育》2007,(8Z):72-72
面对作文课,一些学生如临大敌,常常应付了事。不少教师对此束手无策。若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尴尬,统统归咎于教学要求或者应试教育,则是认识上的错误。教师不妨尝试在作文课堂教学之外多下功夫,力求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训练初期,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学生“说不出口”或“无话可说”,因而往往造成作文课上死气沉沉。教师如何突破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和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呢,我在三年级的作文课初期做了一些尝试。一、提供素材激发观察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刚刚脱离了“有材可写”的看图学文阶段,面对这“有材”和“选材”的空差,我认为教师可以有机地给予启发、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中,作文课一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一些学生上作文课时,面对着文章题目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或是头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笔;或是进行简单的语言堆积,逻辑混乱;或是充当“文抄公”,临时翻阅报刊杂志,实行“拿来主义”。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缺乏写作所需的必要材料的积累,不具备写作的技能和技巧。特别是在相当一部分同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作文课存在着厌烦情绪,这是造成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课的厌学心理,使其摆脱困扰,增强信心,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上好作文课,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作文课也成了学生难学的和最不受欢迎的科目之一。为了提高作文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仅有的一点成绩也不能真正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上升。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以描写“我家乡的冬景”为例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粗浅地谈谈“扩句”这一方法如何促进小学作文课堂的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教“圆的认识”之前,先出一题:车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能做成方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既熟悉又不知怎样解释。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借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一片绿草地,一只唐老鸭坐着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只见它颠簸得一上一下,那样子,再加上音乐的效果,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唐老鸭为什么会感到颠簸 ?”学生大都会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的东西转动起来当然会颠簸。此时,教师再问:“坐在没有棱角的车轮做的车子上就不会颠簸吗 ?”等学生议论一阵之后,屏幕上又出…  相似文献   

20.
在旧知背景中生发新知。课始,教师说:“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这里摆了一些图形 (出示下列模型 ),谁来把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介绍给大家 ?” 一个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了模型 (1)、 (2)、 (4),教师追问:“图形 (3)我们也学过了,为什么不介绍呢 ?”同学们抢着回答,这个图形尽管学过,但不是立体图形,它是平面图形——圆。教师又追问:“图形 (5)可是个立体图形,为什么不介绍呢 ?”同学们着急地说:“因为这个立体图形我们还没有学过。”于是,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 (5),并适当翻转,让学生整体感知圆柱,随后导入新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