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双金 《教师博览》2006,(11):20-21
如何让教师从封闭备课走向合作备课?如何让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尝试的同课异构中,我们或许会有所得。一天下午,我走进了五年级办公室,5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正在集体备课。我对她们说:“我也参加你们的集体备课,好吗?”她们都高兴地说:“欢迎校长参加,我们求之不得呢。”我看她们正在讨论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解读这篇文章?我尝试提出以下问题让大家思考:其一,“我”的脾气为什么会变得暴躁?从哪里看出“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是谁让“我”又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决心“好好儿活”呢?其二,母亲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2.
杨远征 《教师》2010,(1):44-44
开学报到的前一天,我们刚刚开完人事分工的教师会议,遇见了来校报到的原七年级班我教过的学生郑格和她的两个同学。这学期她们要读九年级了。她们笑着大声问我:“老师,这个学期是不是你教我们班英语?”我对她们说:“不是,我这学期带七年级班,你们的英语老师没有变。”  相似文献   

3.
杨皖 《教育文汇》2012,(2):15-16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也许是女教师,和女生的交往比较密切,感情也较为深厚,自然对她们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得多一些。我教过的两位女生在上大学前夕,不约而同地对我说过同样一句话:“杨老师,没有您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听了她们的话,我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感慨。我想先说说她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原因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改制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在这一转轨时期,幼儿教师工作状况如何?心态如何?她们在工作中还有幸福感吗?等等,就成为我们必须给予关注的问题。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有机会和很多幼儿教师接触,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听到她们谈得最多的是工作中的牢骚和苦衷,几乎没有人谈到工作中有幸福感。记得在一次幼儿教师培训班上,当笔者问到:“如果再有选择职业的机会,谁还会再选择做幼儿教师?”80人中只有1人举手;还有一次,一位幼儿教师告诉我:“每天当我离开幼儿园大门时,我就有了幸福感。”她们的回答和反应深深触动了…  相似文献   

5.
终于受到老师的“青睐”,我被委任为第一组组长。从此,我告别了十年“无官一身轻”的自在生活。俗活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我这个破组长没有火烧,也不敢烧。我对我的每个组员都毕恭毕敬,生怕不小心在哪儿得罪了他们。尤其对女生,我这张没用的嘴可比不上她们的“机关枪”。因此分配劳动任务时,我总要关照她们。可是我做过“民意”调查之后发现,除了扫地,她们什么都不愿干。擦黑板,她们说个头矮,够不到上头;扒垃圾,她们说看了恶心这样一来,扫地的任务全让四位女生包了。  相似文献   

6.
宋全政 《山东教育》2003,(30):15-16
农村幼儿教师期待关注,这已成不争的事实。关注,缘于农村幼儿教师苦衷多多:身份无从认可,待遇极低,养老无着落……。这些,既是她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农村幼儿教育兴衰攸关的大计。面对她们流泪的面孔,面对她们滴血而日渐麻木的心灵,我们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有什么理由继续做冷漠的看客呢?让我们将温暖的目光投向这些亟待关注的农村幼儿教师吧。身份谁来认可也许,说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身份过于严重,但在某些地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确实得不到认可。尽管《教师法》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陈汉杰 《上海教育》2009,(17):53-53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求学也在农村。在我上一年级时,学校的代课教师特别多,由于他们多数是“文革”时期的初中生,所以常常闹笑话,比如把“辣椒”读成“辣叔”,把“陕西”读成“峡西”。因此,村民对于本村的学校教育基本不抱什么希望,学校已经五年没有教出一个正儿八经考上镇一中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个堪称“弱”的群体,她们生活在贫瘠的农村,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福利待遇无保障,劳动强度却很大。但她们的奉献精神和意志力却是最“强”的:农村,因为有了她们而多姿多彩;孩子,因为有了她们而了解世界。所有知晓这个群体的人无不被她们所感动,所有了解这个群体的人无不对她们油然而生敬意。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群体。清一色的女儿国里,爱美是她们的天性。她们的装束虽然简单,但朴素之中透出清秀;她们的容貌虽不娇美,但她们美丽的心灵给农村的孩子以美的启迪。她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唱歌,跳舞,做游戏,与自然为…  相似文献   

9.
如今,骨感美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追求瘦也成为大部分女孩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似乎也成为激发她们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很多女学生请教我,“如何更瘦”“如何减肥”“xx广告减肥可以吗”等等,似乎体育保健常识、运动与健康等理论讲座都没了,也似乎只有在现在我才是她们最近的老师,我的话她们才感兴趣。她们整体上都不胖,形体协调。她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健康和美丽吗?  相似文献   

10.
徐玲 《湖北教育》2007,(4):58-58
课间,一群活泼的女生正在跳长绳,高高的马尾辫有节奏地甩动,轻巧的身体腾起又落下。她们轻盈的身姿、快乐的脸庞和稚嫩的笑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使我忍不住想加入她们的行列。“老师来帮你们甩长绳吧?”我自告奋勇。女生们欣喜若狂。嘻嘻哈哈拍手的同时,却不让我甩长绳,而是把我推到了长绳中间,要我和她们一起跳。于  相似文献   

11.
胡文强  张英 《陕西教育》2014,(10):22-23
老师是学生头顶灿烂的天空 田江寿出生于1960年2月,家住老庙镇南昌村,中学一级教师。1981年.从蒲城师范毕业.随即被分配到山区工作。“我的祖辈都生活在农村,没见过大世面,对我的人生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我是家族中唯一上学吃公家饭的人”田江寿说这样的身世背景促成了他淡定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回顾十四年的教师生活,我曾痛感自己只顾“埋头教学”,而没有杰作,没有突出的管理能力,没有耀人的光环。但是在学校行政推动之下,我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与教师知识管理”课题组,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选择了个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我现在不仅“埋头拉印”,学会了“抬头看路”,还尝试着“伸头探路”,我感到我的工作很实在。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画卷中,她们如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暗吐芬芳。她们没有牡丹的绚烂,没有玫瑰的热烈,但她们是这幅长卷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樊姬她的聪慧贤明使夫君——楚庄王称霸春秋。一日,楚庄王回宫,夫人樊姬问:“您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庄王说:“我与虞丘在讨论国事。”樊姬问:“虞丘是什么人?”庄王说:“是楚国有德行有见识的贤人。”“我看未必!”樊姬说,“我曾为大王求得美女,现在,比我贤淑的有两人,与我同等的有七人,我没有因自己的私欲而埋没有才能的人。楚国人才很多,今天虞丘与您讨论国事,却没有推荐一个人才。他只想使用他个人的智慧,这称得…  相似文献   

14.
片段也精彩     
莫明其妙的一顿棒杀,打得我魂飞魄散。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的,我这只猫是有点儿特别,我没有惹人怜爱的毛色,没有招人喜欢的机灵,甚至捉老鼠的本领也不高强。我很内向很忧郁,我只喜欢静静地蜷伏,喜欢与主人互不干扰地生活。家里来了两只鸟儿,她们伶俐地跳跃,她们婉转地鸣叫,好可爱哟!凝望她们成了我单调生活的一大乐趣,虽然与她们言语不通,我却真想她们是我的小妹妹呢。不料,却被主人一顿痛打。天啊!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加害这两只美丽的小鸟,她们是我的小妹妹呀!  相似文献   

15.
以前同学们到我家玩,她们都要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可是我不会骑,看她们玩得那么开心,我非常羡慕。今年,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追会了转弯,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半年来,我骑车的技术大大提高,我和我们班的骑车“老手”都可以“平起平坐”了。我想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在于你有没有认真、用心、刻苦和坚持不懈地去学、去做。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梁法琳$佳木斯市桦南县第七小学三(3)班  相似文献   

16.
打开尘封的记忆,童年的往事又一次次地浮现。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那时的农村是没有幼儿园的。我和伙伴们经常玩“上课”游戏,每次我都做小老师,小伙伴做学生,这是我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20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站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7.
我独自坐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两个十一二岁的外国小姑娘。她们一上火车就开始唧唧喳喳,现在又主动和我聊天。“小姐,你胸前带的是什么?”其中一位小姑娘大方地主动与我说话。“是中国结。”我微笑着回答。“真漂亮。你是中国人吗?”“是呀!”“我听说中国很好玩。”另一小女孩也加入了谈话。我们就这样聊了一路。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她们是独自坐火车,去伦敦姨妈家玩。当我问她们不怕路上有坏人吗,她们说坏人很少,如果碰到了,她们会报警,有警察保护她们。我也被她们的勇气所感染,也为了感谢她们帮我消除了旅途的寂寞。下火车前…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教了11年书。对于农村教育,我曾经彷徨、困惑,我甚至曾以为,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学校,是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在那段时间里.我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我的努力会有回报吗?我能否像城市教师那样把课上得妙趣横生、生动盎然呢?思索的结果让我自己也很失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我绝不可能像城市教师那样成为“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我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三分半责任田”种好.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19.
《母婴世界》2012,(6):124-127
某天问起女儿:“最喜欢和妈妈的哪个同事玩?”女儿毫不犹豫地说:“洪园长。”我问:“喜欢跟她玩什么?”她说:“当然是玩枕头大战!”尽管好些年过去了,但她们枕头大战的情境依然在女儿和我的心目中没有忘却……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早已习惯了农村学校的工作和生活,却在3年前的夏季发生了改变.这一年,我从乡村走进了省城,离开了为之奋斗多年的农村学校,应邀到省城一所公办学校担任校长. 许多人惊讶地向我打探,我是通过什么关系、或是托了什么朋友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我回答说“没有”,但如此答案总是让询问者半信半疑.大凡状态的改变均有因果关系,现在细想起来,确实是有朋友帮助了我,这位朋友就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