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性别角度拓展女性罪犯教改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展女性罪犯教育改造的新渠道,湖南女子监狱全面导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社会性别意识。该文从分析湖南省女性罪犯存在的社会性别意识盲点入手,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剖析阐述了女性犯罪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将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全面导入对女性罪犯的教育改造渠道,将女性罪犯改造成为既是“守法的公民”,又是“拥有独立人格,独立经济地位,独立社会交往”的具有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性别意识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诗歌中含有的性别意识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漫长发展过程。在封建意识形态压抑下,女性诗歌不自觉地认同男性中心主义,作品中没有独立的性别意识;“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女性意识勃兴萌发期,也是关键期。反映在诗歌中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女性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自己这一性别;性别意识随社会发展而渐趋强劲,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彷徨、喧嚣、浮沉后,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实践的刺激下,中国女性诗歌中性别意识终于有了崭新的面貌。女性诗歌创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3.
女性长期来,包围在被自然化、合理化的社会性别文化语境中,为“自然”的女性,要低于为“文化”的男性。在这样一种社会群塑下,女性社会性别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女性以丢失“自我”为代价的必然归宿。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性别意识面临着一种新的启蒙,在“弱化”和“强化”的辩证互补下,将女性的性别自觉达到一个新高度,实现现代女性与男性同样“内外双修”的和谐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平等理想。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当代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西部六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女大学生群体共计223名对象,分大、中小城市;经济水平较/欠发达地区;不同省市三方面,对其社会性别观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地区女大学生。普遍持“女性处于弱势”观点。且同一选项呈持平趋势。2、不同省市女大学生持“男性处于弱势”观点的均只占少数。进而。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这一高学历群体社会性别观中“女性处于弱势”观念的形成与存在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拔,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女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影响着她们的成长和发展。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高职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试图从价值观念层面上探讨高职女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以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的建构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与中国百余年现代化历史相始终,也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相伴生。将社会性别研究整合进现代文学教学,并没有现成的途径和研究模式可依傍。从社会性别视角描述现代文学发展历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中要注意揭示文本以及文学现象中复杂的社会的、文化的、阶级的、民族的和社会性别的内涵。社会性别视角在现代文学教学中不应只是在分析个别文本或女性作家创作时偶尔的点缀、个别的运用,而应是整体的意识、全新的照亮。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三世界的女性写作”,王安忆小说体现了当代中国现代性想象的性别政治:女性性别的自然化,女性身体的欲望化,以及地缘空间的性别化是确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现代化项目的重要意识形态手段。王安忆的女性写作显示了批判性的女性精神与现代意识,颠覆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想象中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现代性图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既面临传统伦理和性别意识的制约,又受制于女性个体社会角色的依赖性以及教育和自身观念的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前行的车轮总是发轫于先进文化的沃土,作为标识妇女发展维度的女性体育休闲也正是根植于世界领域内“女性主义”思想的逐步繁荣而走向主体的自觉。中国发展现代社会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体育休闲文化必须坚持本土化的道路,构建价值多元的、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休闲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代女大学生仍然有自卑自弱意识,极大地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设立性别意识课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性别意识的教师队伍,摒弃传统文化中"男强女弱"的不良影响,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婚恋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四自"精神教育,借鉴并吸收世界先进的性别意识教育,形成有利于女性性别意识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人际关系、社会观念的形成与存在受到社会影响和个人建构这两个维度的作用。由此出发,个人基于生理/生物差异的性别心理—行为、性别关系、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社会针对性别的影响和个人针对性别的建构这双重作用力形塑的结果。在今天,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两分固化心理对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可以从自我重构和改建、社会重构与改建这两方面入手,开创一种新型的社会性别心理,促进社会性别心理从矛盾、冲突走向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影视教学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解析”以影片《图雅的婚事》为例,具体分析了影视作品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社会性别意识的传达,指出以男权文化为标准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当下影视作品中仍居主流,在影视教学过程中有意吸纳社会性别概念不仅有研究意义更有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觉醒关注的问题层面也不尽相同,分别是权利意识的觉醒、性别意识的觉醒和身份意识的觉醒。随着理论深度的不断加深和实践层面的广泛开展,女性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确立也开始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在多学科的视角中透视广告中隐含的性别观念,用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对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显现方式加以梳理,努力揭示其内在的文化根源与社会影响,找寻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实质,并将这一现象放在动态的文化系统及传媒全球化的状况下加以审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与社会性别意识的提升相伴随,近十年来在中国大陆,性别与社会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领域的一大亮点。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研究者学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学科训练的中青年学者加盟的基础上,在“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性别学”项目的推动下,性别与社会研究的学科化建设加速发展。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特征不断明显;二是学科建设全面展开;三是挑战主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妇女 本土的研究方法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史与妇女史都受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启示,两种范式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妇女史发展经历了“受害史”、“英雄史”、“分离领域”、“多元与差异”四个阶段,演变成社会性别史。但是双方在概念理解、理论方法、政治目的以及研究范围上迥异。研究社会性别史,不仅可以开阔理论视野、拓宽史学领域、发掘新的史料、提出新的观点;而且其开放性的特色,必将对传统史学全面渗透和改造,即与传统的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进行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视域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其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集体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部分女大学生做了体型满意度、对肥胖的认知度、减肥方式的相关调查,发现女大学生运动减肥方式不当、对肥胖的标准认识不足、采用的减肥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并对其存在的误区提出可操作的发展对策,为女大学生科学减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女扮男装”形象身上兼具了“阴柔美”和“文人化”两种气质,符合女性“文人化”和男性“女性化”的审美需要。当两种倾向发展到明清时被普遍接受,也有其深层的原因。随着两种倾向的发展,“女扮男装”故事到清时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又影响了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故事演绎和形象描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