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梵·高的《向日葵》,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世界名画,但对这位仅仅活了37岁的画家究竟画了多少画,除美术界这外,恐怕一般人知之甚少。这位被誉为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一生坎坷、穷困,没有家庭、没有儿女、没有幸福和生活的保障,但他的激情使他短暂的一生不停的作画,直至患了精神病以后,还在不停的创作他那追求个性的不朽之作。他当过店员、小学教师,也做过福音道者,梵·高一直生活在劳动人民之中,他深知劳动者之苦,所以他的画多是歌颂劳动者和大自然。1866年,33岁的梵·高离开了荷兰,奔向巴黎,他结识了高更、卢俊等一批专业画家,在…  相似文献   

2.
乔治·比才     
亚历山大·塞扎·比才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的姊妹是钢琴演奏家,著名的声乐教师弗朗索瓦·亚历山大·德尔沙的妻子。比才的教父一直管他叫乔治,家里人也随之这样叫他,因而日后他便以乔治·比才而著名。比才九岁进巴黎音乐学院,不久就成为该院出类拔萃的学生。后来,他向著名的马蒙泰学习钢琴,向古话的岳父齐默尔曼学习和声对位。有时,古诺这位未来的歌剧《浮士德》的作曲家也亲自给他辅导。后来,比才又向歌剧《犹太女人》的作曲者阿列维学作曲。他多次获奖,显  相似文献   

3.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4.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画家吉罗代·特里奥松(1767-1824)是新古典主义画派创始人大卫的得意门生。拿破仑失败后,宫廷首席画师大卫流亡布鲁塞尔,于是吉罗代成为新古典主义画派领袖。吉罗代出生于法国蒙塔日,自幼喜爱美术,18岁进入大卫画室学画。1789年,他以《被弟兄们辨认出来的约瑟》一画荣获罗马大奖,然后到罗马进修5年。其早期作品的风格是属于新古典主义的。1792年展出的他在罗马的画作《昂迪米翁的安睡》,虽然风格和技巧上仍紧跟大卫,但在题材选择和感情的处理上却显示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当时,他所表现出的感情因素与法国作家夏多勃里昂那种…  相似文献   

6.
雪上加霜──欧·亨利轶事李洪顺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总是手头拮据,这常常是因为他受到一个人的敲诈,此人对亨利坐过牢的事了解得一清二楚。亨利的钱只有靠卖文得来,可他又不太相信那些出版商们。有一次,一个叫汉普顿的出版商向他约...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8.
巴黎的画商博拉尔以独具慧眼识画家于潦倒之时而闻名于世。在毕加索,布拉克和夏加尔等尚是无名小卒的时候,博拉尔对他们都多方眷顾,慨然买下他们的画,使他们得以维持生活,从而走向成功。已故法国宗教画家鲁奥在1917年至1927年间,得到过博拉尔的帮助。当时鲁奥还是个无名的画家,刚刚结婚不久,连着生了三个孩子,生活很贫困。就在他求告无门之际,博拉尔主动接近他,给他提供画室,并给他找到画插图的工作,使他生活上有了保障。但在合同  相似文献   

9.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10.
草丛     
德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丢勒(AlbrecntDiirer)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一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纽伦堡一个金饰手艺匠家庭,十五岁后在当地画家胡尔盖·莫特门下学习版画和插图,后多次游历国内各地,并两次游历意大利,在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欧洲绘画史上的记载,丢勒是以版画著称,他的木刻组画《启示录》中《四骑士》和铜版画《骑士·死亡和魔鬼》等为其代表作品。他除版画外也画油画和水彩。对于他在水彩方面的介绍虽然资料较少,但作为欧洲大陆早期水彩画的学者们,都把丢勒奉为欧洲第一位以…  相似文献   

11.
伊万·屠格涅夫、保利娜·维亚尔多和玛丽亚·马利布朗友人协会在巴黎出版过一份名为《手册》的科技年刊。其中一期,刊登了一幅从未发表过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画像由法国著名歌唱家保利娜·维亚尔多绘制,但未加任何评注。保利娜·维亚尔多同屠格涅夫是知己朋友。1857年3月,列夫·托尔斯泰同屠格涅夫在巴登巴登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两位作家一起出席了保  相似文献   

12.
毕加索创立立体派而拉塞尔使色彩鲜明如果摩根·拉塞尔不是从事现代绘画,而是以电影为业的话,那他就有可能取得一项特殊成就,从而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斯卡奖。他毕竟是两个最早的美国抽象派画家之一,另一位是斯坦顿·麦克唐纳-赖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们在先锋派的巴黎四处游荡。正当毕加索还在构思如何将一把提琴的正面和反面画在同一张画面上时,他们创造出全色谱色彩的调和。在芝加哥特拉博物馆举行的“摩根·拉塞尔作品回顾展”是对一个已被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拒付《国际歌》版权费“电视台每播放一次《国际歌》,我就得到一个法郎,这个数目当然不大,但全世界的人都歌唱它,所以这也是一笔小小的财产。”工人阶级的诗人欧仁·鲍狄埃的孙女、83岁的欧仁·埃克尔夫人这样说。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写出著名的诗篇《全世界的罪人》(即《国际歌》),这首诗于1888年由狄盖特谱曲。当欧仁·鲍狄埃1887年逝世  相似文献   

14.
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191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海风》早为世人所知,在他30岁左右时期完成的作品里,以极其写实的手法表现的山野、草地、木屋、门窗、道具等等,可以说是精细入微,用深沉厚重的茶、褐、灰、白的感人色调和他那别具一格的选材以及非常自然而又简单朴素的构图,都能使人体会到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内涵,并唤起你无限的暇思。安德鲁·怀斯六十年代后期的作品《遥远的地方》、《克利斯蒂娜·欧逊》、《远雷》、《克尔·库尼尔夫妇》(考古嗜好者)等在中国出版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访海明威在马德里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心目中,1937年的马德里是世界的首府。西班牙内战期间,海明威对与法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作战的西班牙共和国忠心耿耿,他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以马德里为他的总部。马德里市和为保卫这座城池而战的士兵们深深地吸引着他。 1923年以来,海明威曾多次访问马德里,斗牛的壮观场面和勇敢的斗牛士令他神往。他观赏斗牛,接着又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记取了他周围发生的这些戏剧性事件,日后便成为他一系列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死在午后》、《第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造型艺术博物馆和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珍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派大师们的杰作一百多幅。这些油画的作者几乎囊括了印象派所有的画家。当年备受责难、诋毁而今成为稀世珍品的印象主义画作,怎么会大量流入革命前的俄国呢?前苏联艺术学博士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在他写的《收藏的全是珍品》一文中解开了珍品落户莫斯科之谜,道出了印象派在莫斯科近百年的沧桑。1874年印象派绘画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和学院派风景画家约瑟夫·文森特在克洛德·莫奈的《卡普津诺克林荫道》前停下来,文森特发出墨菲斯托菲里斯(欧洲民…  相似文献   

17.
1889年,年轻的美国艺术家柴德尔·哈桑姆搬进了巴黎的一间刚刚腾空的画室。据看管人讲,这里原先居住的是一个“疯子画家”。这个画家留下的几幅画使哈桑姆印象颇深,“其画风之文雅、流畅非常人可以想象”。他发现此人与他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位画家就是雷诺阿。他俩的作品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魅力:他们不仅仅画出日落或花朵,而是要把那瞬间的氛围,把日落及花朵在画家心中所引起的那种情感表现在画布上。哈桑姆曾说过他要用光感和气氛来渲染效果。他和雷诺阿同为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尽管哈桑姆本人从来不这样认…  相似文献   

18.
合成性的长篇小说《全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文学实验的成果之一。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是这个“实验”的发起人。他想邀集12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合著一部小说,每人写一章,每一章写一个人物。豪威尔斯当时是美国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和著名的编辑,也是大多数美国重要作家的向导和朋友。他觉得他有把握邀集另外11位著名作家与他一起来写这本书。1906年春,他把这一计划告诉给很有才能的哈泼兄弟出版公司创办的《哈泼斯市场》杂志编辑伊丽莎白·乔丹。后者欣然响应并答应负责这项编辑工作。她向豪威尔斯提供了一份需要约请的撰稿者名单,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每一章将在《市场》杂志上以连载的形  相似文献   

19.
小画室大世界张国强编译扬·弗美尔(JanVermeer)的画被世界称颂,然而保留至今的作品却只有30来幅。他在世的时候默默无闻,43岁英年早逝,故此人们对他知之甚少,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重新发现。他一直居住在远离首都的代尔夫特市。他已婚,是15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美术研究专家们一直在试图了解:一个画家(他或她)是如何形成各自的画风的。近几年来,医生们也参加到美术研究专家这一行列去研究一个画家的画风究竟是受何种影响而形成的。他们一直迷惑不解的是:十九世纪的荷兰画家温桑·凡高为什么总在他的画面上用了如此多的黄颜色?他们还提出:凡高为什么会在所画的物体四周画上一些异乎寻常的光环?有些美术研究专家认为,这些手法是凡高想象力的体现,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位荷兰画家患有眼疾,因而使得他无法看清东西。但一位名叫托马斯·利佛斯的美国医生说:凡高之所以这样作画,是一种洋地黄药物在起作用。现在,医生用洋地黄这种药物治心脏病,但在十九世纪,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