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休谟问题问世以来,人们探讨解决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中,现代逻辑的一支-概率逻辑迅速发展起来。概率逻辑者将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译推理的范畴,为对归纳推理概然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意在通过解决休谟问题,最终达到用概率逻辑取代传统归纳逻辑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休谟问题的解决应转到哲学解决的途径上来。此外,把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绎推理的范畴的观点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无限全称命题概率为0”问题与归纳概率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卡尔那普以及波普尔得出"无限全称命题概率为0"结论的原因,介绍欣迪卡α-λ二维系统和宁尼鲁托K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果.指出"无限全称命题概率为0"是归纳概率逻辑发展早期由于理论不成熟而产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解决.说明归纳概率逻辑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休谟认为人的归纳认识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一个习惯心理过程。罗素为解决休谟问题而提出归纳原则。金岳霖等人力图证明归纳原则是永真命题,但未对可能命题作出语义解释。该文用欣迪卡的认知逻辑理论及其模型集语义刻画归纳推理,证明罗素的归纳原则在这种逻辑中是有效的。我们还得到另一个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归纳逻辑发轫于20世纪初,其主流是概率归纳逻辑,即用概率论作为工具研究归纳推理,贝叶斯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贝叶斯方法的奠基性工作是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的论文<论机会学说中的一个问题>,贝叶斯去世两年之后,1763年,他的朋友普赖斯(Richard Price)将这篇论文推荐给英国皇家学会时,强调了它对归纳问题的重要意义.逻辑贝叶斯派和主观贝叶斯派是现代归纳逻辑中最有影响的两个学派.  相似文献   

5.
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归纳逻辑的理论开始,归纳逻辑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发表《新工具》,归纳逻辑进入了古典时代。休谟提出"归纳法问题"后,归纳逻辑面临种种疑难和阻碍。到逻辑贝叶斯派创立概率逻辑理论,归纳逻辑走出困境,进入了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逻辑学的发展历程考察了逻辑学发展的认知转向。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为信息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提供了方法,形成了一个以计算机为带头学科、以逻辑为基础、以认知为对象的研究方向,从而导致认知逻辑这一研究新课题的产生。认知逻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逻辑和心理逻辑,其研究方法涉及哲学思辨、心理实验、逻辑推理、计算机模拟和数学方法等。我们从认识逻辑、心理逻辑、人工智能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了解认知逻辑的研究现状。当前对认知逻辑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未来将会在若干领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纵观逻辑发展史.考察不同的逻辑流派诸多观点的纷争.使我们明确归纳逻辑的重要地位,以及逻辑的本质逻辑是要使推理正确的一种“工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当树立科学的逻辑观,充分发挥逻辑学应有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科逻辑是固有的、学科规律性的思考和表达,是自上而下的教师视角,常和“知识本位、教师主导、讲授法”联系在一起;认知逻辑是灵动的、学习规律性的思考和表达,是自下而上的学生视角,常和“学生主体、儿童立场、以学定教”等联系在一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指向学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既要讲究学科逻辑,又要讲究认知逻辑,最终实现学科逻辑向认知逻辑的有效转换。文章认为,问题进阶、案例式、活动化、主题化价值引领是实现学科逻辑向认知逻辑有效转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如果今晚停电,那么电视就看不成了”和“如果要过河,那么就要先备好船”两个实例为主要比较对象,得出认知逻辑与决策逻辑在概念、逻辑构成、前后件关系、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多值逻辑与审美逻辑——论审美认知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归纳法不等于归纳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逻辑中归纳法和归纳推理始终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人把两者看成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有人把两者看成是包含关系的概念。本文的观点是归纳法不等于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直观上都认为: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意义。然后我们认为,在认知逻辑中,理解,作为一个模态算子,可以在一个较弱的意义上用知道算子来刻画:理解一个命题就是知道它的真假。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刻画理解的认知逻辑来揭示理解与知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论归纳与演绎逻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归纳与演绎逻辑具有不同的逻辑推理特征,二者长期以来一立处于一种分化的状态.然而,目前人工智能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即在一种逻辑=推理十控制的新框架内,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出现了一种融合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贝叶斯决策理论与归纳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贝叶斯决策理论是主观贝叶斯派归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归纳逻辑遇到 “归纳接受”的难题,一部分学者用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导致了信念 修正理论的产生。从只考察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到全面地刻画归纳推理的动态 认知过程,现代归纳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而贝叶斯决策理论是其中承上启下的一 环。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检验和修正导致了富有成果的新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主要研究语形和语义之间的二元关系,是特殊的形式化的推理系统。演绎推理并不必然要求论证是演绎有效的或者是无效的。演绎推理是不可废止的,但非演绎推理却是可废止的。从知识科学的角度看,逻辑的作用在于提供推理形式化的范式。现代逻辑和方法论以及科学哲学之间关系密切。演绎推理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演绎推理或可废止推理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刻画。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思维关系紧密,中西思维存在差异。由于地理气候、思想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在言语事件中存在着归蚋式倾向。  相似文献   

17.
试析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对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存在着误解,认为形式逻辑不管自己的前提,也无法解决自己的前提来源。其实,亚里士多德在创制形式逻辑时就已经深刻论述了这一问题,他把直观和归纳法作为形式推理的前提来源。后来的归纳逻辑和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前提问题所作的批判都是基于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的忽略,而且它们也都未能解决自身的前提问题,归纳逻辑不能证成自身的合理性,辩证法不能解决结论的可检验性。其实,无论形式逻辑、归纳逻辑还是辩证法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实践,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关系,而不是互相取代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认识信念系统是一个涉及知识信念、认知信念、文化信念、学习信念以及对信念的自我调节等因素的复杂结构。教师认识信念的形成受到个体的学习活动经验、科学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认识信念会对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又会通过教学过程将自己的认识信念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知识创新是指科学知识的增长。归纳逻辑作为一种冒险的逻辑,其知识创新功能比演绎逻辑强。贝叶斯规则着力刻画了新证据在知识增长方面的作用,从而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功能。新培根主义归纳概率逻辑较好地满足了知识增长的要求,展示了科学知识创新的途径。要增强科学逻辑的知识创新功能,必须实现从单调逻辑向非单调逻辑的转变,从外延逻辑向非外延逻辑的转变,从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