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法原则,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理论体系,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三代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不同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三代领导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邓小平使历史课题得到初步解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中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定位,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推进,毛泽东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的的成功实践-江泽民继承创新的轨迹表明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他们都继承、坚持并发展、超越了前代人的实践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真正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5.
三代领导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代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三代领导人推动和谐社会实践发展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既是由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回眸20世纪,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和制度的统一,从而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中共3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从特征层面、本质层面到核心层面的深化过程。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打破了单纯从政治上认识的局限,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活力。21世纪社会主义又从对生产力的关注提升到对人的全面关怀,因而,社会主义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论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历 《天中学刊》2001,16(4):34-3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新的理论课题,80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开创并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锻炼和考验,得到巩固、发展和壮大,而且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新探索、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人 ,从中国国情出发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毛泽东提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解放途径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面促进我国妇女工作进步与发展的指导方针 ;江泽民提出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真正体现和代表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也是正确解决民族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团结稳定的内部环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价值自觉和自信,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接着对全球化影响下的我国社会价值观现状进行剖析,最后对如何加强个体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者之所以能够统一,在于三者在内在逻辑上统一于"经验共识""动力共存""本质共性""实践共促"的基础之上,而外在实践方式则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具体特质,即"中国特色"这一共同属性、"改革开放"这一前行基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立场、"科学发展"这一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展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内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在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行硕士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必须重构。现行教材比较重视"理论"本身的分析,忽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必然性的深厚背景分析,缺乏历史说服力。现行教材比较重视孤立的"板块"理论和国别的"小实践"的分析,忽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大运动"大实践"的分析,缺乏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分析总结。现行教材忽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时代主题关系的分析,缺乏整体上的时代把握,没有从整体上、从发展趋势上探讨和论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与时代主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其独力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式教学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讲有些枯燥,对经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还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学生普遍存在经济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脱节的问题。鉴于此,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中试行案例教学,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李明 《高教论坛》2009,(10):107-109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不能采取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方式.而应突出其"研究"特点,形成"阅读经典、交流答辩,研究报告、师生评点,综合考核、立足长远,理论基础、实践发展"的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运行方式,富有实效地推进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究的问题。邓小平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普世真理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从分配制度、分配理想、实现途径和分配原则等方面做出了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18.
时政性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显著特征。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响应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该门课程相应内容及教学教案也应随之自觉地进行调整。调整领域主要集中在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基本定义与国情,"五位一体",党建,将这三个方面的新内容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也是十八大精神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法原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作出了不同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由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多个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密切相连,融为一体,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对外开放的需求。它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完善,是对三大纲领的进一步阐释,是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