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当前中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阅读多为空中楼阁,很多学生书买了不少,但读得不多;有的教师布置任务不少,但落实不多;课内阅读教学红红火火,课外阅读冷冷清清,学生的阅读难以形成习惯。这些现状都需要教师积极应对,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途径,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成学习常态,并不断提高阅读实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在硬件方面比起城里的学校要薄弱一些.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就要在其他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意识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树立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能开拓农村初中学生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3.
经典的衰落在当代已成不争的事实,相反通俗却吸引了大众无数的眼球。面对经典与通俗之争,我们不仅要从特征上了解它们,更应理性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即经典有可能沦为通俗,通俗也可能朝经典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名著,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了阅读室,要求教师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在阅读室阅读经典名著。然而,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投入地阅读,大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读书笔记的任务,有的学生则捧着书本发呆,有的学生会悄悄地问我:"老师,我能拿《老夫子》来看吗?"有的学生说:"这些书读来有什么用呢?"确实,《昆虫记》《童年》《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对经典名著涉及面和理解深度存在严重不足。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带来的种种危害。文章认为,经典名著阅读缺失对学生个人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会产生深远、重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刘虹 《教育导刊》2009,(12):57-58
在中学校园里,潜心名著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为应付升学考试,学生大多围绕教科书或教辅资料转,没有时间阅读经典名著。而不少学生因缺乏有效的指导,读不出经典名著的精髓而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反而却热衷于阅读大小书店里言情类的“口袋书”以及网络小说。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的阅读取向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现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卡通画、“快餐文化”和大众通俗文化上,他们比较偏爱时尚流行的轻松刺激的内容,阅读情趣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阅读名著的学生比例仅为10%。毋庸讳言,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加他们人生阅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上面所提到的阅读现状下,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号召,我国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要逐渐将阅读经典名著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不断提升高中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能力,扩展高中生的文学常识。因此,特就阅读经典名著进行探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语文是万科之母”。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文化底蕴深厚、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真正有潜力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积淀,还要有厚重的人文积累,有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胸襟和情怀,这些情感培养单单通过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学要将经典名著渗透进学生的生命中。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穿经典名著,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薛芬 《考试周刊》2014,(79):46-46
<正>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语言文化的演变,一些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特别对于学生来说,经典名著(尤其是一些原著)阅读起来显得有些吃力,学生不太愿意读原著。以《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经典名著为例,学生往往都是通过电视剧、连环画等形式了解其大概的故事内容的,真正静心阅读这些名著的原著(或者青少版)的较少。电视剧的娱乐性很强,而连环画等删减的内容很多,要让学生真正触摸到  相似文献   

11.
刘春艳 《考试周刊》2009,(33):57-58
新课程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阅读经典名著两三部。阅读任务并不重,但面对信息繁多的现实社会,面对依旧繁重的学业负担。面对日益泛滥的快餐文化,学生自觉自主地在课外阅读名著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1.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没必要读书),思想的浅薄,  相似文献   

12.
王华芳 《学周刊C版》2011,(10):112-112
2007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首次把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当时广大语文教师拍手叫好.因为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让学生看中外名著了。但当时离高考只有有限的一段时间了.在十万火急之下.也只能疲以应付。很多学校的高三老师都被派了一项任务.每人负责一本名著.把一些经典场景或主要人物梳理出来.为学生提供快餐式的名著复习材料.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中文专业学生还是非中文专业学生,其经典名著阅读的比例均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就阅读原因而言,“老师推荐”和“报刊等媒体推介”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诚然,促使大学生多阅读经典名著的责任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让教师和媒体来承担.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同学朋友介绍”还是“其它(包括兴趣等)”抑或“家长要求介绍”,都同样因其非专业的性质和覆盖面的局限而难以在大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而,要使大学生的经典名著阅读变得越来越合乎理想,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与媒体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媒介以其自身的图像化、迅捷化、商业化的特性冲击消解了经典文学,但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纳入教材时,改编者适当修改无可厚非,但是削足适履,却不是教育的初衷。现今教材中名著选文的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我们更应适当把握修改名著尺度。  相似文献   

16.
王萍 《甘肃教育》2020,(24):170-171
<正>经典诗文,犹如传统文化中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需要我们用心把它们串起来,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它的魅力[1]。诵读经典,让我们文采飞扬,"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让小学生耳濡目染,从小就能知晓文化传承。诵读经典,不能急于求成,需循序渐进,方能养成诵读习惯,从而提高诵读能力;诵读经典,需要积少成多,方能厚积薄发,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让经典的花香溢满校园。  相似文献   

17.
分享式阅读要求师生分享共读经典名著,交流阅读经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则要重视自己在学生阅读时的引导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重点话题进行集中讨论,要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阅读流程,还要鼓励学生融合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和拓展阅读。若教师能更好地引导,则能激发师生双主体在分享式阅读中的契合,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读经典名著,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取精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事实是什么样子呢?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功利思想"严重,只懂拼命地争分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来比较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典名著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阶段的发展状况和民族性格且代表国家发展的精华部分。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这不仅是因为这是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更是因为此时的学生像白纸一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经典名著方面的启迪和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本文分别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经典名著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文学教育一直是经典的天下,这种说法在当下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一些老经典内容不合时宜,内容缺乏“可读性”;同时,人们逐渐看到了一些老经典,尤其是来源于民间故事整理加工而成的经典的消极面。因而从整体上呈现出“去经典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