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以诗教为启蒙之始,终身笃学而不懈怠。中国是诗歌大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诗歌的韵味,现代文明也无不彰显着诗意。  相似文献   

2.
诗歌作为一大独立的文学样式,以其高度凝炼的语言或抒情、或述志、或言理。“诗贵含蓄”,主要是指诗的主旨表现含蓄,恰恰是这可贵的含蓄,给广大考生制造了难题。所以,如何快速把握诗歌主旨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根据诗的不同类别来分别加以说明。一、抒情诗,展开想象寻找感觉,捕捉关键词补充、完善。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写景或记人或叙事来抒发诗人某种情怀,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诗,对于这类诗,我们通常可以借助想象,身临其境般地感受诗中意境,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中人物思想情感,然后寻找诗中带有暗示性的字眼,使这种模糊的感觉清晰起来。如…  相似文献   

3.
潘峰 《新读写》2008,(9):44-47
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为范本。提供了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文后附有演练题。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往往力不从心,诗歌鉴赏更是无从下手。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呢?笔者认为,诗歌鉴赏,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是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一般来说,主旨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曹春华 《考试》2010,(4):13-15
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即诗人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诗歌的含蓄性决定了诗歌往往通过精当的描写,或三言两语,或一个词,有时甚至是一个字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应当学会抓住这些关键词句。  相似文献   

6.
杨春生 《学语文》2004,(1):30-31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而古典诗歌由于特定的章法和韵律要求,尤其讲求凝练,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甚至到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这种艺术追求使我国古典诗歌蕴藏着特殊的魅力,也对欣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探幽发微,领悟其情感主旨,分析结构特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1、利用近体诗歌“起—承—转—合”的逻辑结构特点,较快地把握其情感主旨。“起”一般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等,是交代部分,“承”是紧承上文内容申述,“转”则转入抒情或议论,“合”是结语,归结全诗主旨。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  相似文献   

7.
孙培忠 《文教资料》2009,(23):56-57
高考诗歌鉴赏部分年年都考到它的内容和情感,读懂内容、把握情感是关键一步.本文围绕"读",把对诗歌的理解分解为两步,先是初步诵读,寻找切入点整体感知内容;再是细细品读,分清类别,把握情感.  相似文献   

8.
时代不同,同一题材诗也千差万别,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介绍鉴赏诗歌主旨方法。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赋诗言志。”孔子曰:“立象以尽意。”都是说诗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表达感情,而表达感情又要借助于刻画形象来实现。因此,分析和解读诗歌形象,领会和感悟作情怀,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评价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以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为前提。把握了古诗的主旨,就犹如拿到了开启古诗阅读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与关键。只有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才能合理地剪裁教学内容,选取各类史料,设计教学结构,进行问题设置,得出历史结论。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的第一课《统一的隋唐时代》为例,介绍如何通过确立好内容主旨,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考测点导航现代文阅读无论何种文体,解题均须整体把握。“整体把握”就是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无论试题角度如何变化,其解答都要从整体感知选文入手,否则你的答题就找不到坐标,找不到依据,也就不可能正确。典型题点击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做后面的题目。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  相似文献   

13.
李金焕老师认为如果视太守对待罗敷是调戏行为,那么“行者”等对待罗敷的行为至少可以说怀有邪念。这样,《陌上桑》就无艺术价值可言,成了一首只具有低级趣味的调情之作了。其实传统文学精品《陌上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折射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对其主旨的全面把握是很重要的。它通过罗敷形象表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即人之美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罗敷之美如果仅限于外貌之美,就使我们感到美的苍白。而且可以设想,如果罗敷真的同意委身于太守,那么她在千百年来的读者心中就不可能有那么光彩动人的形象。因为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4.
阅读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才能领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有所提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与教育性。从借助多媒体教学、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反复品读重点片段这几个方面探索如何领悟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如何识别意象和形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形象是没有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而意象则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技能不足,人生阅历有限,我们常感吃力,学生也头疼。指导学生在拆解字句,组合诗意的基础上,区分类型,找出标志,能较便捷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於以传 《历史教学问题》2012,(4):120-124,46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自有其核心观点。依据课程标准编撰的教科书,无论采用课题体还是章节体,其课题(或主题)、单元(或章)、节(或课)也均有依从于核心观点的中心思想。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主旨,主要是指向教科书中的"课"而  相似文献   

18.
李阳同学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开篇一句便是‘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请问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怎样来理解这‘好’呢?”从全诗来看,这“好”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是人民怀念、思念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因为周总理是“好总理”,人民才会怀念总理,总理才会长驻人民心中。那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理解这“好”呢?我们不妨从“回音”所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所刻画的总理形象中来理解总理的“好”。首先我们来看通过对大地、森林、大海呼喊所展现的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分别刻画了总理深入农村、工地、海防时的形象。第一幅面“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刻画了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劳动,战天斗地、同甘共苦的总理形象。第二幅画面“伐木工  相似文献   

19.
把握文章的主旨,具体地说,就是在通读文章后,对文中的人、事、物、景、情、理作出大致的判断,也就是要明白。  相似文献   

20.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为前提,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跑题等现象。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