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增加新义项是社会发生演变,词汇系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间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结果,是词汇系统在增加新词语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材料表达潜力的体现。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与1996年版进行比较后,发现有350余个在原义基础上增加新义项的词语。对这些新义词语从词汇学、语义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词汇类型、音节、词性上各有特点;其产生新义的途径可以分为修辞法和非修辞法两类;当代汉语词语新义从多方面映现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云云 《现代语文》2009,(12):74-76
“旧词赋新义”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语言现象,它利用汉语中固有词语的音和形来负载新义,使旧词具有了全新意义。本文对这一语言现象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被赋予新义的固有词语的词性、新义产生的理据及语义变化的特点,力图把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飙X"新义     
在现代汉语中,"飙"由其本义"暴风"引申出一些新义,"飙X"也成为时下流行的构式."飙"具有下面四种新义:"暴风般的,急速的"、"急速地行动"、"奋力地争取、比拼"、"奋力地展示"."飙"的新义与本义之间或者具有相关性,或者具有相似性,前者是转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后者是隐喻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山寨"是2008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但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两个义项都不相符, "山寨"在当前语境下产生了新的义位.文章从词汇语义特征.分布特征和使用的语境条件三个方面对"山寨"的新义位进行分析.我们认为, "山寨"的使用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山寨+核心语素(名词性),山寨版+核心语素(名词性);词汇语义语素包括[+模仿性、+非正规性,+操作简单易行、+眨义色彩、+反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有大量叠词,其构成方式繁多,独具特点,就其语音,英语叠词大致可分为:(1)完全叠声,即组成的两个部分完全相同,其中元音及辅音均无变化。(2)双声,即两个部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元音不同。(3)叠韵,即两个部分的元音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就其语义;英语叠词可分为:(1)叠词词义由两个组成部分原共同表达或引伸而得。(2)其词义由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原义单独表达或引伸而得。(3)两个组成部分均无意义,而构成的叠词被赋予特殊意义,(4)两个组成部分均有意义,但部分或全部失去原义,组成的叠词具有新义,英语叠词多半属于非正式体,具有增义强势,摹声助情,增强贬抑等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围观"围脖"     
"围观"与"围脖"原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个词,但是在今天却可以组合成动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语义关系.这一变化的起因是"围观"与"围脖"这两个常用词在2010年分别产生了新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方言虽然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还保留着语言演变的痕迹。"帮"字通过隐喻认知,将其本义"鞋的边缘部分"即"鞋帮"由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隐喻为另一个认知领域,即表示"程度高"的意义,这一过程与副词发展的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很多辞书标明为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词语或者义项,即现代汉语新词和新义,其实早在近代汉语文献中就产生了.在金、元、明三朝的史料笔记中,就存在不少被大型辞书认为是现代汉语才产生的所谓新词和新义.  相似文献   

9.
汉语新词语指新造或有新义,且具有交际功能和普遍性的词语.新词语的特点表现在科技、信息、经济类的居多,音节趋向多音节化,词语可以"望文生义",新的词缀大量产生,字母词增多,网络新词大增等方面;新造词语、旧词新义、旧词新用、缩略词、外来词语、方言词语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11.
"词化"这一术语集动态演变过程与静态演化结果于一身.借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荚汉"哭"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偏好.研究有以下三点发现:一是英汉"哭"类动词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组合模式,即"核心意义+方式+原因+口型+持续时间",但内部语义容量及词语感情色彩有差异;二是英汉"哭"类动词词化偏好不同;三是词化过程伴随着语义成分的增加,消减、合并及词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人称代词“我们”这已司空见惯的词语,在人们频繁的交际使用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好多种语义,有的与本义甚至相去甚远,但人们凭着语感能很快很准确地识别出来,并不影响理解和交流。通过对“我们”的语义一定量的书面语料进行历时和共时考察发现,普通话中人称代词“我们”有七种语义: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自己和对方在内的若干人;自己和对方在内的两个人;自己一个人;对方一个人;对方若干人;复指后面所涉及的对象。但个别方言中“我们”也有特殊的语义及变体,在普通话广泛普及的今天象这种小范围的个别现象并不影响人们正常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借助想象和联想,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映射过程。新词语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隐喻化的新词语大量出现成为一种突出的语言现象。这是一种赋原词以新义来产生"新词"最经济的方法。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新词语隐喻化的特征及方式,建构原义和新义之间的认知结构,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隐喻化新词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浅析"绿色"新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绿色环境运动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着中国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含有"绿色"的词语日渐流行, "绿色"的词义得以引申并逐渐泛化,部分"绿色"词族已被吸收为新词新语.本文从语言与社会共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绿色"新义产生的原因及其用法和语义范围变化情况,指出了这类词族流行过程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词语的“别义引申”不同于词汇学上的引申这里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讨论词语的引申。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临时交际的需要而申发出的非正式词语义,这就产生了词语的别义,这种引申方式即词语的别义引申。象这样引申出来的词语义(别义)和词语的原义是断层的、没有什么联系的。这些词语别义在一般性语文词典中是否收录的。词语的别义引申主要有三种类型:字面引申,译音引申和国俗引申。字面引申,是指通过词语的字面义引出与该词语  相似文献   

16.
"一半p,一半q"是配对使用的关系词语.它可以是复句关系词语,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格式"一半……一半"可以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也可以不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而仅仅表示句法语义关系.同时,它也可以是非复句关系词语.  相似文献   

17.
【基础链接】多义词的义项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基本义是词语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是基本义发展引申出来的意义。如“鉴”本义为镜子,引申义为“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霜”的比喻义为“白色”。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是有区别的,修辞上的比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临时运用的,离开了当时的语境,这一比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或已经改变了,而比喻义则是词义中已固定下来的语义。从词义的比较方面看,词语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词义的感…  相似文献   

18.
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适用于解释任何语言中的指称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其第一条原则却不能很好地确定现代汉语"自己"和其先行语的约束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释,选取两篇文章代表两种不同观点,从语义的角度论述词语语义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对"自己"所指的影响,得出在确定"自己"所指问题时有必要考虑相关词语语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专门词语词义泛化是固有词语衍生新义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对专门词语词义泛化动态过程的分析,揭示隐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隐喻通过对相似性的发现和把握,找到词义泛化的生发点,引起泛化现象的发生;其次,隐喻使两个不同的语义领域进行互动,最终促成泛化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汉英词语国俗语义之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有下列几种类型;国俗语义基本相同;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不同或截然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注意汉英词语国俗语义的对比研究,对跨化交际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