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清一代,文治总是与官方修史事业联系在一起,清高宗乾隆充分发挥史馆修史的政治功能,通过修纂史书、阐释历史来配合现实统治,达到转移人心、扶植纲常的目的。他设馆编纂《历代通鉴辑览》,宣扬自己的历史观念,借历史事实驳斥“夷夏大防”的正统理论,既确立南明的正统地位,又论证清朝承继天统,通过标榜“大中至正”之道,实现敦化风气、服务现实的目的。他谕令史馆编纂《胜朝殉节诸臣录》、《贰臣传》,通过褒奖明末殉节之士,贬斥降清失义之臣,倡导忠义,风励臣节,借助明末清初历史来阐发自己的君臣关系论,适时转换道德角色,重新审论历史上的重要现象和人物,并作出符合清廷根本利益的理论解释,巧妙地把历史与现实统治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唐文治以朝廷倚重的“干员”身份参与新立商部暨农工商部的商政变革。他通过拟上奏折,借助朝廷推力加强各地实业兴办的筹划和管理;通过促设商会,借助民间结社厚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创办实业,借助经济实体的样板作用以开全国风气之先。他的所作所为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民族资本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利权的保护。然而正值自己政坛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与朝廷作了彻底的“买断”,由此留下一个值得后人探研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大唐文治局面之形成历经太宗朝秦府文学馆学士、弘文馆学士,则天朝北门学士以及玄宗时期的集贤院学士和翰林院学士之逐步推进。而此五馆学士中之东南学士与东南学术,对于学馆构建、政治顾问、礼乐制定、律史修撰等都贡献极大。有唐一代文治之隆盛,是由于太宗、则天、玄宗三朝重东南文士之文治积淀而成。东南文士在大国盛世文化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明季清初 ,明王朝、大顺政权、清政权在历史舞台上竞相角逐。由于清统治集团适应时势发展的要求 ,实施文治方略 ,才能使之在军事凌厉攻势的推进下 ,迅速站稳脚根 ,击败腐败的南明政权和各路起义军的余部 ,最终完成一统大业  相似文献   

5.
袁枚章理论,主要有三方面:(1)尚。经学家与章家之间,袁枚推重章家;与道之间,他特别强调的重要;注重章的美学价值。(2)务纯。提倡专务写作。以期粗诣,所为以纯而不杂为好。(3)尊骈。在消除“骈散对立”的基础之上,提倡骈散并尊,其章理论富有强烈反传统色彩,且体现出很强的“学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6.
7.
在南朝正史的记载中,有一种十分明显的现象,即南朝士族中,尤其是武将出身的士族在崇尚文学的时风感染下,逐渐向文士家族转变,如到氏、张氏、沈氏、柳氏等,同时南朝帝王本身的形象转变也是一个实证.帝王与宗室对文学的提倡促成了文学兴盛,但也造成时人鄙视武风、不堪武职的习气.  相似文献   

8.
唐文治与陈垣都是著名的现代中国大学校长.他们执掌学校期间,均十分重视对 学生进行普及型或专业型国学教育.他们尽管学术路径不一,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国 学教育理念又极其相似.由于唐文治重经学,陈垣重史学,故而他们在国学教育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以及教师延聘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他们均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国学人才,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唐文治教育思想和实践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治(1865-1954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先后筹设北京高等商业学堂,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创设太仓艺徒学校、吴淞商船学校(今上海海运学院前身)、无锡中学(今无锡三中)...  相似文献   

10.
何书置致吴文治书信,信封有“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缄”字样,信纸用“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稿纸”,收件地址为“北京东城张自忠路三号人民大学宿舍”,落款时间为“10.20”,邮戳时间为“湖南零陵1981.10.20”、“北京7支1981.10.23”。吴文治先生,1981年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何书置先生,湖南永州道县人,1959年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曾任零陵师专中文系教授、柳何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著作有《柳宗元研究》、《柳宗元在永州》等,论文有《“永州八记”应改称“永州九记”》等。1981年10月4日至12日,零陵学院主办柳宗元学术讨论会,同年出版《零陵师专学报》(本刊前身)1981年第2期“柳宗元研究专号”。内有何书置《柳宗元永州十年纪略》、《试论柳宗元的文学批评观》二文。《柳宗元学术讨论会报到册》参会学者本人的手写登记有:“吴文治男56副教授北京东城张自忠路三号人大宿舍”、“何书置男47讲师零陵师专”。何书置致吴文治论柳宗元书即在此背景下撰写,如今转瞬已过33年,何、吴二先生均已作古,而其论学问道之精神固为不朽,为此本刊特将书信重新发表。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史峰 《师道》2008,(5):31-31
我上中学时,曾经是个很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我不思进取,还曾经加入所谓的“校园黑帮”,四处惹是生非,差点就到了胡作非为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魏礼是明末清初江右著名文学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之一,他和魏禧、魏际瑞并称为"宁都三魏"。其为人品格高尚,守志不易,为清人所推崇。其诗文创作亦颇具特色,清人普遍认为魏礼的文章立论新颖,能化腐朽为神奇,用辞命意颇具古人的风范,文脉曲折跌宕,言约而意丰,语言富有含蓄蕴藉的美感,篇章起承转合安排得宜,情感真挚动人。其诗兼奇险与平易的风格于一体,部分诗作带有美刺的色彩,并将史家笔法化用到诗中,这些文学造诣都得到了时人的赞扬。  相似文献   

13.
虽然清高宗留下的庞大诗文集足以使他跻身于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之列,但学界至今还很少认真对待高宗的文学创作,更不要说将乾隆朝的文学风气与高宗的文艺趣味联系起来考虑.而一旦由此考察,便会感觉到乾隆朝文学的走向和高宗的文治方略乃至个人趣味紧密相关.这位皇帝涉足文学活动之深入,历代帝王鲜有其比.这样,考察高宗的文治与乾隆朝的文化环境、高宗个人趣味与官方文艺思想的导向,就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乾隆朝诗学的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康熙时期,诏令修书,御制文献发展蓬勃,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图书文献外,在《四库全书》中收录了种类繁多、卷帙浩繁的御制文献,百卷以上者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这些御制文献进行分类,发现帝王御制作品成立的目的,除了要传承旧有的文化事业,还用以巩固政权,安定民心。  相似文献   

15.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任职期间(1907—1920),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科学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寓传统文化教育于科学教育之中,追求工科教育的本土化,力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的现代教育模式。这是唐文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可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与国家治理,作为两个不同概念,虽然其管理范畴、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等差别巨大,但在管理模式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结合企业管理与国家治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三种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唐文治是交通大学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他在1907-1920年掌校的14年时间里克服诸多困难,将学校办成享有"东方MIT"之称的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唐文治自始至终都得到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的帮助.以此为基础,盛唐两人的关系从公务性逐渐扩大到各自的生活圈,形成公私结合的社交网.这种公私结合的社交网在各自事业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唐文治因学校经费和友人生活问题而商求于盛宣怀;盛宣怀也因子弟入学托事于唐文治,彼此关照,促成许多事情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8.
唐文治古诗文诵读法是我国近现代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读文法。在理论上,此读文法一方面传承了清代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另一方面它从古代音律之道和曾国藩的作文之道中推出读文的"阴阳刚柔"学说。在实践中,唐文治将读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提出"三十遍读文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对唐文治读文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溯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科学地挖掘这种传统语文教学法在文章情感表达和读者认知深化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6,(3):98-102
秉承"修齐治平"儒家理想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在道德教育方面以身作则,以道德端其模范,以规律束其身心,以"欲成第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的道德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唐文治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以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不仅于当时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推进道德教育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庄公指挥的著名战役之一,但从后人的评价看,鲁国的胜利不仅没给鲁庄公赢得声誉,反而使其成了“肉食者鄙”的代言人。这实于历史不符。本文通过对长勺之战和鲁庄公“文治武略“的分析,企图还鲁庄公以公道,并希望能作为对鲁庄公评价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