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体诗以其形式化的外在以及华丽淫靡的内核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这类诗歌的产生原因可分为诗歌本身发展的结果和外部社会环境催生的产物:声韵对仗等诗体形式的成熟为宫体诗的形成提供了格式上的支持;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南朝民歌的浸淫和渲染成为宫体诗的壮大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
宫体诗以其形式化的外在以及华丽淫靡的内核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这类诗歌的产生原因可分为诗歌本身发展的结果和外部社会环境催生的产物:声韵对仗等诗体形式的成熟为宫体诗的形成提供了格式上的支持;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南朝民歌的浸淫和渲染成为宫体诗的壮大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3.
侯爱华 《天中学刊》2010,25(4):76-79
萧纲为宫体诗的领袖和旗手,他不仅爱好文学,创作诗歌,还提出了“文章且须放荡”的宫体诗创作纲领。其理论是一种有悖于封建礼教的、新变的诗歌理论,具体要求是“寓目写心”、“吟咏情性”以及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讲求行文之美和声韵和谐。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梁代中后期的宫体诗,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宫体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丽"的原则,又开启了唐诗重格律之风气。任何一种诗体都有其产生的渊源和背景,宫体诗也不例外,本文将从文学内部(即对古之美人情结的继承)、文学外部(即文化思想的自觉)、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梁代宫体诗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梁代中后期的宫体诗,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宫体诗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在形式上继承了"丽"的原则,又开启了唐诗重格律之风气,但古今学者对其评价却不高,认为其内容空而淫,从而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宫体诗作为传统五言诗和格律诗过渡时期的一种诗体,既受到历史文化即前代作品的影响,又受到人文环境即当时文化思潮和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宫体诗创作之所以能够自成一体,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学者们对宫体诗之义界多有研究,倘以"新变"二字为着眼点,则可从宫体诗的内容、形式、功用三方面进一步审视佛教在其新变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形式中,赋是诗的一个旁支,在历史的演变中此消彼长,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辞赋在两汉四百年的流行过程中一度打压了诗,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主体样式,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战国以来辞赋和宫体诗的文本解读,探索宫体诗在新变的过程中,如何汲取赋的因素和资源.用写赋的方法写诗,重视"铺排",力求"形似",忽略比兴.在内容、结构、语汇、风格上,使宫体诗成为最具辞赋意味和写作方法的诗歌,而新变后的字法、句法、对偶等形式美学,便成了唐人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宫体界说辨——兼论宫体诗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宫体诗活跃于梁代以迄初唐。这一时段诗坛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艳诗的剧增,而其他题材的诗都非此时所特有,因此艳诗被视为宫体诗的本质特征。但宫体诗又不同于一般的艳诗,它是具有新变体特征的艳诗。因此,宫体诗的界说就应是: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讫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轻艳为特征的新变体艳诗。以此为尺度,可把南朝以讫初唐的文人艳诗区分为三种类型:1、以描写为主的,这是典型的宫体诗;2、以抒情为主的,也属于宫体诗,只是在典型的程度上不及前者;3、文人拟民歌的艳诗,这类诗不能划入宫体诗,但因其与宫体诗发展有关,可称为“准宫体诗”。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与宫体诗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其中较明显的是语言风格上的继承关系。从宫体诗理论代表萧纲和萧绎的著述中,可以总结出宫体诗的语言风格为灵活流畅、优美精致、精炼风趣。结合花间词和宫体诗的文本,可以分析花间词对宫体诗的这些语言风格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在宫体诗的界定问题上,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由于宫体诗诞生后前人从未给其严谨的下过定义,后又受道德观念及意识形态影响而对宫体诗评价不高,故随着时代推移,争议愈多。许多学者企图探寻宫体诗的源头,从狭义和广义、内涵和外延等角度给宫体诗进行界定,这些新的研究观点若能成立,将是对"宫体诗"的一种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晏安、统治阶级的提倡、吴歌西曲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的创造发展等是宫体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从建安开始的对诗歌(主要是五言诗)艺术形式的探索是宫体诗产生的文化艺术背景。  相似文献   

14.
<乐府诗集>录傅绊、徐陵、江总数人<杂曲>共五首,皆为"美张贵妃之容色"的宫体诗,这些作品创作背景,体现了诗歌与陈代社会荒淫的关系;但从官体诗歌创作进程与写作模式来看,又有新趋向,即变以事件表现人物为以铺叙手法再现人物;对更为广阔的女性活动背景的注重;七言长篇的形式达到了铺张扬厉的效果.写作模式的新趋向已为宫体诗内容上的转换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浸染着南朝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萧纲宫体诗,从古典诗歌题材到审美表现领域,都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审美指向、审美形式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萧纲宫体诗精雕细描出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并由此探讨其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夏冬梅 《家教世界》2013,(2):182-183
关于宫体诗的界定,学界主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界定,存在诸多不足。萧纲是宫体诗的创作旗手,他的宫体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宫体诗从萧纲整体诗歌中抽取出来,再进行界定,有助于得到完整的宫体诗定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把笔端较多伸向宫帷之内,描绘了大量宫廷美女的宫体诗,“艳”是其显著特征。那么宫体诗是如何表现“艳”,塑造“艳”,传达“艳”?本文从宫体诗带给读者的视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感官感受,再来谈谈宫体诗的“艳”。  相似文献   

18.
宫体诗是中国诗歌史上华美的一页。宫体诗不仅形成于乱世帝王——萧纲的宫廷,而且宫体诗讲究格律、辞彩华丽以及追究声色描写的艺术特色都与萧纲的宫廷教育背景、诗歌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甚至于宫体诗的后来的声势渐大都与以萧纲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学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类型,宫体诗从产生至消亡,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宫体诗学则延绵数世纪,其内涵伴随中国诗学的发展已成为其中不可缺或的审美要素.它的产生、发展、繁荣,绝对有理论的支撑和思想的指导.但现在的宫体诗理论,似乎只是一些任人掇拾的书信和理论的碎片,这其实是一种 误解.作者以萧纲的"文学放荡论"为核心,结合萧绎和其他宫体诗人的序跋、书信、言论,从整体上考察萧纲的宫体诗学理论,包括诗歌的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功能论和新变论.考察宫体诗创作和"文学放荡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立身"与"文章",把身边真实的世界和文学幻想的世界截然分开的"文学放荡论",既是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的产物,反过来又指导创作,促进审美意识的新变,在中国古代诗学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