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积极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标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科学信念1.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积极一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而言的。积极的心理是相对于消极的心理而言,或者说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相比,而不是与另外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评价相比。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它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心理体验。积极是一个带有明显价值导向的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科学概念。在社会文化变迁进程中,对于什么是积极品质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节约、勤劳、谦虚、朴素、沉默是倍受人们推崇的积极品质,而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研究是我国积极心理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目标和根本价值在于在立足本国心理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积极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心理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进程,有效地服务本国学生。为此,我们需要兼容并蓄,批判性吸收西方成果;本土改造,改进测量工具和干预技术;夯实基础,加强本土化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有许多学校的确存在着重视消极的心理教育而忽视积极心理教育的倾向。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一、积极  相似文献   

4.
脑科学研究与学校心理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实施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策略是:自觉建构与脑科学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充分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导学校心理教育实践,积极实施“全脑”型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艺术心理教育即通过整合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的资源所实施的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成长指导。它以心理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一般的艺术教育,其实施过程是以活动者为中心,通过化身于角色世界的“复演”,帮助他们清除心中淤积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冲突,引导他们通过对艺术世界的认知,调整、重组自己的心理经验,以积极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态度认识生活的本质和自我的生命意义,以使其心灵更敏感,情感更丰富,情操更高尚.更具有创造性,进而拥有一个健全和谐的、富于诗意内涵的人格系统。  相似文献   

6.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依据;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土化是我国心理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文化学的视角 ,比较了本土心理教育与心理教育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探讨了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意蕴 ,对心理教育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文化反思 ,认为积极推进和科学引导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8.
刘晓明 《江苏教育》2023,(34):25-29
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心理教育尚未形成公认的研究对象。班华教授明确提出:“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是作用于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这一观点表明,心理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以心理机能作为心理教育的对象,显示出其与心理学对象的一致性,突显其“心理性”的特质,通过教育活动改善和提高心理机能,又表现出其“教育性”的特点。如何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升和改善心理机能的目的。班华教授认为,可以借鉴维果斯基对心理机能的论述来加以认识,即心理教育的作用机制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问题儿童通常是指持续存有某些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问题儿童外在行为的教育控制,而忽视对他们心理需要缺失的关注,因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心理补偿教育就是针对问题儿童存在的某些基本心理需要缺失状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补偿,在恢复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同时,矫正其问题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柳梅 《广东教育》2011,(12):37-38
一、学生心理社团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展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特殊教育中,仍然是以德智体美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但尚未有明确的“心”,也即尚未有心理教育的位置。严格来说,在我们的特殊学校中并不是没有心理教育,而是在其他教育内容中都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只是没有形成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但是,就当代社会、当代特殊教育以及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应该有体系分明和独立的心理教育,或说心理教育应该在特殊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些内容和目标,心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其他几种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包括自信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反思教育、心理相容教育和心理平衡教育。反躬自省,重视心理学知识学习,认真研究学生心理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魏书生心理教育成功的关键。魏书生心理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一个颇有争议、众说纷纭的话题。本从分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上的一些误识入手,从分化、冲突、整合三个角度、层面探讨了两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的态度应是肯定分化,但不要绝对化;正视冲突,但不要扩大化;积极整合,但不要“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教育是以增进人的心理成长为指向的一种新型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园地里已植根并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探讨现行的心理教育模式对现行心理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一方面,它能对心理教育实践进行提升,形成系统的理论;另一方面,经过归纳、提炼的模式理论又能有效地指导心理教育实践。“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地解决问题”,心理教育模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有目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互动是教育过程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潜在地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这是一种互动形态的隐性心理教育课程,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其隐性心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分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些误识入手,从分化、冲突、整合三个角度及层面探讨了再会两者间的辨证关系,认为科学的应是肯定分化,但不要绝对化;正视冲突,但不要扩大化;积极整合,但不要“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有计划、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部1999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年来,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