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语文课是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中职学校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现状,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施“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备多功能的文学优势,教学的可塑性较强.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定位,阐释了大学语文“大语文”功能的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实现“大语文”功能的根本途径,力求使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走出单一化、工具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中多多地使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5.
孟庆菊 《辽宁教育》2009,(12):37-37
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过程中,“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着重要作用。正像语文课的多重功能一样,“抄”,在语文教学中也具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文载道,诗言志。意即文章是用来承载思想的,诗歌是用来抒发感情的。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雅斯贝尔斯也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语文教学中应突出其育人性,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今的语文课,有的教师上成了知识课、技术课,语文课的味道不浓厚,缺少文学色彩。究其原因,不外乎突出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教育性、人文性的另一面。本文重提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这一老话,以期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吴群英 《农村教育》2006,(10):55-56
在“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声讨中。中职语文教学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有人说,没有“分数”的标准。没有“升学”的压力,相对于中学沉闷的课堂,中职语文教学应呈现出一派生机,情况果真如此吗?据调查,现在大多数中职生重专业轻文化,对语文持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表明大胆改革。准备砍掉语文课,因为老师们觉得语文课实在难上,学生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了,甚至出现学生叫停语文课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了“语文的觉醒”,重视语文课上“语文味”,体现在课堂中“语言赏析”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但也由于一些教师对“语言赏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9.
直面一年多的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调研,欣慰之余,就语文教学的课改不偏离方向。感觉到语文老师应当胸怀“三本”。第一当以生为“本”,寻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第二当立足教材之“本”。合理运用与重建“课内资源”,压缩课时、协调教学板块,大力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第三应把握教学根“本”,强调语文课就是教语文。语文课应当体现语文味。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沈红梅 《海南教育》2014,(18):58-59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些浮躁,有些“虚火”。语文课,尤其是重点研磨的语文课,多的是“奶茶式”的课堂——浓香袭人却不解渴;精彩有余却厚重不足;“新式武器”频频却实效甚微……语文课的“有效”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学校性质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课堂讲话、玩手机等现象越来越突出,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层出不穷。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此类现象的出现,不得不令我为语文教学而深思。本文以中职学校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为例,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思考,希望对中职学校的教师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了艺术中的艺术。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并非易事.但倘若我们教师能“三心二意”地去上语文课.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书本内外的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7.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8.
付跃红 《河北教育》2011,(12):24-25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过十个年头,但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又身兼数职,并非专职语文教师,工作任务多、压力大,面对课改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心存迷惘,语文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底线”是什么?《海市蜃楼》这一教学案例可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吕叔湘先生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原则、当代启发式教学法和蔡澄清老师的点拨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摸索出一种语文课教学新模式,即“点拨 训练”教学模式(曾写成《创建“点拨 训练”语文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一文,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这里就“点拨 训练”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