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一本作"看")剥莲蓬。  相似文献   

2.
高勇 《初中生辅导》2008,(Z5):33-35
【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茅屋又矮又低,近旁的小溪边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从茅屋中传出略带醉意的聊天声,用的是吴地的方音,听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4.
从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文学世界中的经典名篇,作为民族文化的母乳,在教育语境中被一次次地赋予新意。经典需要重温,名篇需要重读。本刊新设的"经典重读"专栏,是"读书"栏目的子栏目,2012年,特约请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陈国安先生(文学博士)重新解读被列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名篇,每期解读一篇,旨在通过一家之言、一人之悟,激发一众师生"再读"和"重审"名篇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孟强 《山东教育》2020,(10):35-38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闲居江西饶州时的作品,选编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作品描绘了一家五口纯朴安逸的村居生活。上阕从村居的优美风光着笔,定格在翁媪的美好情感;下阕逐描绘三个孩子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教学中,以感受和发现“美”为切入点,以感悟和品味“醉”为落脚点,形成了“景美情美孩子美,村居处处惹人醉”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名"词"入内,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对"词"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应是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骆宁老师凭借文本,带领学生品词句、悟情意、话感受,让学生享受了一场"词"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周静 《湖南教育》2013,(8):28-2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1.自主阅读,借助资料,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2.反复诵读并借助想象,着力体会“醉”与“无赖”的情味。感受这首词内隐的情绪,引发与词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师:你们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似文献   

10.
一、以儿童为本位,体现了与儿童生活体验相沟通的语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今天和周老师一起上课的孩子都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农村的田园生活对于他们也许只有模糊的记  相似文献   

11.
《清平乐村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婉约之作"。八百年前,南宋上饶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到辛弃疾的这首词里去看一看。八百年前的声音"词"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词和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基本能看出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和谐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  相似文献   

13.
正这几日,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小学五(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学生们吟诵开来,个个入情入境……课堂内的思想碰撞吴老师:同学们,在充分领略诗词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如果能把诗词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写出来,那就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篇分布于课文、语文园地等不同的教学板块之中,这足以证明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古诗词中往往具有秀美的画面、浓厚的诗情,这些都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文章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从统整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流程两个角度,指导学生阅读和品鉴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能够在朗读、对比、赏读和补白等过程中,挖掘古诗词中的语言、审美和文化要素,以此获得审美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6.
黄敏霞 《考试周刊》2014,(32):51-51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教学《清平乐·村居》这堂课时逐层深入,不断寻找有效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在表达中感受、在诵读中感觉、在写作中感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从美学角度看,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想象,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美的过程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从美学角度看,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美的过程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9.
对小学生来说,因为时代久远和语言凝练,古典诗词的学习难度显然高于其他文体,不少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使诗词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呢?我想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一个切入点,作一些探讨。一、搭建沟通平台,营造适宜情境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一篇古诗词体裁的课文。如何以《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依据,并针对诗词体裁课文的特点去解读教材,进而指导教学,这对搞好这类课文的教学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