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煜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词中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李煜喜欢用"栏杆"意象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其词中的"栏杆"意象分为三类:一是宫廷生活,二是思念亲人,三是怀念往事。在降宋前后,"栏杆"意象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意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宴乐生活到倍感凄凉的臣掳生活,李煜将他的感情和才情寄托于文学,寻求慰藉和解脱,在他的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千古词帝的悲歌——浅析李煜后期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的词作把人生际遇、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引入词中,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以沉雄奔放之笔,写故国哀感之情;用浅语白描,抒写生活感受。他的词,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词坛上,李煜不愧是写月的能手高手好手妙手,他能于写月而高于别人写月,恰到好处地写月,妙趣横生地写月.读者吟咪着、咀嚼着,觉得月亮已融入了李煜的词魂,李煜的词魂化作了月亮,月亮与李煜合为一体了.李煜的词是清新、婉约,是凄苦,更是悲愤,是郁结,更是沉重.月亮则成了他抒发徘恻情感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6.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7.
阅读风     
风是什么?风是晏殊笔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风是李煜词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绪。  相似文献   

8.
品读李煜     
要读懂李煜,必须打开心灵的第二扇门,去感受他的语言,他的内心世界。秉烛夜谈最适合那些伤感、忧郁的词,而李煜的词连一点微弱的烛光也不需要。如果有这样一个月夜,清光泻地的月夜,拿出一本李煜的词,借着清冷的月光,品读李煜,那准是对人生最好的品读。  相似文献   

9.
李丙哲 《考试周刊》2013,(58):13-14
<正>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  相似文献   

10.
李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生活在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给李煜的研究者带来了许多困难。对李煜其人其词的评价,历来众说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李煜词的悲剧特色的论述,寻求一条更能够贴近李煜其人其词本来面目的途径,给予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他的生平和词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升元元年(937)——开宝八年为前期;开宝八年——太平兴国三年(978)为后期。  相似文献   

11.
鹭焱 《初中生》2007,(6):14-15
李煜(93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史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且诗、词、文皆通。据传他有文集30卷行世,还有《乐说》百篇,当时很受推崇,但都没有流传下来。今仅存诗10首,断句若干,文7篇,词30余首。在中国词史上,李煜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王兆鹏先生主编的《唐宋词汇评》中共选南唐后主李煜的词34首,其中李煜被俘后在宋所做的词共13首。俞平伯、唐圭璋、詹安泰对其中的4首词都做过赏析。同是近代的词学大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对李煜的这4首词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煜的前期词与其性格是统一的,它们都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同时又是南唐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南唐必然亡国的命运。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讨论了李煜前期词与其亡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观是北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描绘了不少女性形象,她们虽然大多为丫鬟歌妓,却不是水性扬花的女子。秦观对她们怀有真切的情感,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他还能把这种情感与自己仕途的失意联系起来描写,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煜词作主要反映了个人经历和不幸遭遇,或反映宫廷享乐、或写艳情、或写离愁别绪、或写亡国之痛,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词作没多少接受价值.可是他的词作却是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李煜词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大限度地挖掘李煜词作的深广内蕴.  相似文献   

17.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都以亡国之恨为主。抒发的感情多为亡国之痛。但是,他的一首《渔父调》却让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活与境界。  相似文献   

18.
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特别是后期的词,更是代表了他的创作成就,对李煜后期词的感情内涵,过高的评价是不恰当的,毕竟他所思怨的绝大部分是对失去的江山皇位的痛惜,但他词中也是有爱国成分的,而且他对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惜之情的抒写,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在李煜现存的词中"梦"这一意象频频出现,构成了李煜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唐后主李煜因其独特的人生际遇而在其词作中生成了诸多的梦,他以其纯熟的艺术手法,以及真纯的个性,完成了他对的人生一梦的书写。  相似文献   

20.
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李煜前期的词在表面的奢华与享受中,其实是暗含其作为受压抑君主的心无法排除的悲伤,总透露着一种悲剧色彩;后期的词,则是直接、尽情地表现内心对人生悲剧的感受,前后期词中的悲剧感情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