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文学性,就是重视文学的美育功能.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知识性、思想性的教育,首先是通过审美完成的.通过审美活动,使有意识的文学教育过程转化为对学生非自觉的人格建构上的自我审视、自我选择、自我完美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重视文学性,就是重视文学的美育功能。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知识性、思想性的教育,首先是通过审美完成的。通过审美活动,使有意识的文学教育过程转化为对学生非自觉的人格建构上的自我审视、自我选择、自我完美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忽视文学性的倾向及其危害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必须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学的见解。认为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教育功能。同时,文章还探索了加强语文学科文学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并筮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确实又较为困难,我们只能尽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其文学性,使中学语文不致于与文学形成太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科学化”之后,用语文科性质的理论进一步谈了对现行大纲的看法。并通过对文体教学、口语教学、基础教育三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引起同仁们对大纲的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其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其培养过程,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抓好美点的选叙;着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且在激发学生想像力的过程中,应该选取合适的时机.同时,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审美教育也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如何看待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发表徐默凡、李明洁两位语言学研究者的文章(以下简称徐文、李文),都认定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文学比重过高,是一个错误。概括起来,他们的理由主要二,其一,从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看,实用文体要比文学作品有更广泛的运用,所以,强调文学性,是让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其二,过于重视文学,也有架空语言、使语文教学难以落到实处的流弊。  相似文献   

8.
9.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和我的学生一起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认识到,人们的道德和信念都是融入情感的,抽去情感的根基,道德和信念的大树难以稳固甚至难以成活,无数事实证明,人的情感世界的贫乏以致畸变,往往比知识的贫乏和缺失具有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姚雪飞 《华章》2007,(1):127
中学语文教育始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价值观教育与技能培养孰轻孰重?新课程将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交际属性、技能培养上,引起了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培养的特别关注,与之相对应,语文作为中学阶段人文教育的主导学科,其价值观教育的边缘化倾向令人堪忧,也引起了笔者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朱绍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新中国高师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奠基人;二、开语文比较教育研究的先河;三、推进语文教材的理论建设;四、开创语文教育科研的理论研究;五、倡导语文学习科学的实验和研究;六、培养了语文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与学业压力给中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因此学校应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最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学科,文章对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形式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它与审美教育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语文专家苏灵扬说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远胜中小学的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充满着美的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语言中,领略各种各样的"美":如《看戏》中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苏州园林》中的…  相似文献   

14.
杨其春 《考试周刊》2012,(22):15-15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加强了情感教育.这就更彰显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积极拓展学生视野,挖掘人文内涵,将关的本质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动学生的趋关心理,给茔辟以姜拍重陶。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昵?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这仪表光鲜的外衣下,中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潜在问题,大家是看不见的。从个人理想方面来说,本人非常赞同并认可教师是最为神圣的职业,可以触及灵魂、唤醒灵魂、指导灵魂、升华灵魂。  相似文献   

17.
姚群 《学语文》2009,(6):51-51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     
新修订的中学语教学大纲,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语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深入分析、借鉴、吸纳了语教育讨论中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将为我国中学语教育改革的深化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教育的功利性使得中学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缺少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