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小学学科课程评价在理念上导向人的身心发展,彰显课程评价的育人定位;在形式上立足学科实践,凸显课程评价的研究性质;在品质上根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呈现多元和合的评价思维。以地理学科为例,结合“学科+思政”的课程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等特征,可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框架,建构指向课程思政的中小学学科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建构英语教育课程一体化(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发展性评价有很大作用。根据评价性体系建立的原则,我们应当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范围、评价模式、评价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对英语教育课程一体化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对于高中政治课而言,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理解政治内容,形成政治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可依据学案导学的性质,从引用资料,凸显引导性;自主探究,突出领悟性;小组交流,强化思想性;多元反思,要有评价性四个方面入手,意在助力国家课程校本化。  相似文献   

5.
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研究概述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课程理论界正式探讨课程资源问题至今,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在课程资源的基本性质方面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及来源、课程资源的层次结构、特点;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主要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价值取向、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的发展、开发的原则、途径及模式、实践开发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研究的发展路径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统筹与协调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整体性思维和生态思维;对学科教学开发研究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从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研究背景出发,了解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评价能力结构的划分,我们能更科学地评价和提高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测评与发展的视角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研究与实践之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课程理论界正式探讨课程资源问题至今,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在课程资源的基本性质方面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及来源、课程资源的层次结构、特点;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主要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价值取向、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的发展、开发的原则、途径及模式、实践开发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研究的发展路径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统筹与协调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整体性思维和生态思维;对学科教学开发研究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全程实践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小学教师的要求。课程设置构想框架如下:在实践课程时间上是贯穿整个大学的全程安排,在实践课程的目标内容上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意,专业技能,教育研究等;课程的实施涵盖校内教师技能训练与校外教育基地见习与实习;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考核与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全程教学实践课程的实施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美国是世界上高度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国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实践课程的差异,分析我国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全面性和适应性的倾向,应科学地确立有发展性的培养目标,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整合作用,切实促进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标准,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战略思维视角,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有着立德树人价值指向协同、内驱力外逼力助推协同、辩证统一思维推进协同的内在逻辑。在对协同育人战略目标思维、战略判断思维、战略决策思维、战略实施思维、战略评价思维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系统举措,保障协同育人的规范性;把握教师和课程两大战略核心,实现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和超越性;注重结果复盘,增强协同发展的全局性等育人协同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在教师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网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藉此提出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在实践层面上,作者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网络课程评价的范例。范例依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的设计特色,从网络课程评价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方法,并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课程能力是教师的系统性的实践能力,其以课程知识的掌握、课程技能的获得为基础,以教师的课程意识觉醒为前提。教师只有明晰这样的基本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通过与实践对话,运用哲学思维对实践活动进行思考,才能够不断地增强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为了突出生本理念,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就要明确开发思路,课程要体现研究性,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突出评价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彰显预测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科学性。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应以地域为内容,针对某一个确切的、指定的课程来设计;以人物为内容,学习如何分析与评议历史人物;以乡土为内容,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以时政为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好习惯。教师要创新性地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课程意识缺失的课堂表现及其培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意识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的课堂表现主要有:漠视教学目标,弱化课程资源,轻视教学过程,偏重量化评价。培植教师课程意识的四个基本策略为: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意识;以崭新的课程观替代狭隘的课程观;注重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拓展;自觉站在课程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课程自觉是缓冲教师个体与课程实践彼此疏离状态的动态渐进过程,具有从学科课程的自知、理解课程的自省和开发课程的自立三个发展层次构成。伴随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教师课程自觉愿景的实现,需要在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中实现学科课程的思维转向,在理解课程的基础上创生个体课程语言体系及课程运作模式,在开发课程的尝试中不断丰富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对教师的课程理解发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的作用。评价教师的课程理解不能采用单一机械的符合性评价方法,而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课程理解的特点,在认可教师自我评价优先性的基础上,遵循自在与他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动态多样性原则,努力追求教师在践行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通常将教师与幼儿看作是评价的客体,认为衡量一个课程的优劣标准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能否在课程中得到最大发展。这种评价观忽视了教师与幼儿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教师与幼儿在课程发展中的话语权。如何在课程评价中体现教师与幼儿为主体的评价观呢?  相似文献   

19.
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目前校长课程领导力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如执行课程计划严肃性不够,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乏力,课程管理与目标不相匹配,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课程质量评价方法简单化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幼儿园课程评价改革,以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为宗旨,以多元化为课程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针对过去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误区,进行了新的观念定位与实践探索。即规范了几种适宜的幼儿发展评价方式,重点研究了表现性评价与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构建了山西省幼儿教师、园长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幼儿园检查验收评价策略的选择上,依据山西省情与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