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雅疏证》同源字的语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义素分析及语义场论来分析讨论同源字同源的语义条件及语义关系问题。认为,同源字的声近义同就是源义素相同,这是决定一组同源的语义的充要条件。源义素是同源字所由派生的原词的语义,是同源字形成的同源场的语义核心。 但同源场并非孤立存在的,原词语义同近的同源场与场形成同近义同源场。这样的场又互有同近义关系,从而形成同近义同源语义系统。同源场的系统性联系是原词语义的结构特征决定的。之所以有同源字产生,又主要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模糊性。 王念孙,早在乾嘉时代,就能有较强的系统观念,在所著《广雅疏证》中既大规模系联证明了大量同源字组,又揭示了其间语义的系统联系。实堪称近现代同源字研究内、外型两大基本方向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汉学臻于极盛,不止是文字,音韵之学的研究,硕果累累,迈越了昔贤,就是训诂学方面的研究,也成就卓荦,名家辈出,而为前修所不及。至于考明古字古义,发千百年来的奥秘,应首推高邮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因为王氏精于音韵、文字,而又博极群书,所以在疏证《广雅》一书时,能推衍声近义同的理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并且证据充分,不为凿空之谈,因此,《广雅疏证》一书,给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就阅读《广雅疏证·释诂》谈四点体会。一、提倡声近义同的理论,阐明字与字之间语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同源词是指一组语音相同或相近,语义相同或相通,且具有相同来源的词。今对从"局"得声,从"匊"得声和从"巨"得声之字的音义关系进行疏证,在疏证的过程中对从"局"得声,从"匊"得声和从"巨"得声的字进行推论系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音义关系,且核义素同为"曲",可系联为一组同源词。  相似文献   

5.
《广雅疏证》同源词的词义关系类型,主要有相同、相关、相同相关三种,以相关关系为主。同源词词义关系的多样性是客观事物多向、多维和多渠道联系在词义运动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总结传统语源学研究成果时,对只明言声音关系或意义关系、实际上却是“声义同(近)”的材料重视不够。本文以《广雅疏证》作为突破口,考察统计了“声同声近声通”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分析了它的含义,发现《疏证》的“声同声近声通”除纯粹说明声音关系外,还可能指同源词、通假字、异体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论文对《广雅疏证》进行了简要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广雅疏证》的作者及创作意图;其次介绍了《广雅疏证》的基本内容和体例;最后指出其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广雅疏证》一书完成后,王念孙不断对之进行完善和补充,这些新成果后来被整理成《广雅疏证补正》。通过探讨王念孙进行补正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王念孙在补正中使用的新材料——碑文所具有的意义,认为:一是王氏补正的内容涉及全书,是对自己疏证的修缮;二是王氏的补正角度多样,包括增、删、改等多项内容,涉及对象包括字词、句段;三是王氏的补正以《广雅疏证》为依托,具有附属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博雅音》作成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现在所见各种《广雅》或《博雅》刊行本,曹宪音释皆散次于正文之后。至清代,王念孙疏证《广雅》,才将曹宪音释与正文分开。按王氏的说法,曹宪音释本与“《广雅》别行”,“特后人合之耳”,音释与《广雅》分开,不过是“从其朔也”。王氏整理后的《博雅音》附于《广雅疏证》之后刊行,此本有清嘉庆年间  相似文献   

10.
胡继明教授继《〈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巴蜀书社,2002)之后,又推出了《〈广雅〉研究》,由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著者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是雅学研究的出新之作。  相似文献   

11.
“散文”、“对史”是《广雅疏证》用以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异同关系的训诂术语。《广雅疏证》中“散文”共用了26次,“对文”共用了29次,涉及的同义词共31组。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所有这些同义词之间的词义关系和差异状况,条分缕析地进行具体说解,将会深入理解“散文”、“对文”这对训诂术语的性质和用法,并对进一步了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有关同义词“有同有异”的词义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雅疏证>中"凡"语主要用于说明各种词义现象,"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和词的同源现象.此外的用法还有:1.说明各种文字现象,包括揭示字的讹误、音转、通用规律,说明假借之字"本无定体,古今异读,未可执一",说明某些声旁不同的字读音相近.2.说明古代经典和传注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读音.3.说明<尔雅>"异物同名"之例、<广雅>"属词之例"和<广雅疏证>某些校勘编排之例等条例.4.其他用法,如说明某些日常用品的用途和形制,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声转关系和声转义同之理,总结前面引文的含义,说明<尔雅>的误字,说明人敬怒则色变等.  相似文献   

13.
声训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语源研究方法,在先秦两汉的语源探索中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该法对使用者的古音学水平要求很高,同时又有主观随意性大等不足,声训本身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后退,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古音学和文献功底深厚的特长,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方法,系联了一大批同源词族,给声训法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北门之管——管,王念孙《广雅疏证·释宫》:“管(?),以铁为之,似乐器之管(?),搢于锁内,以搏取其键也。”王力《同源字典》:“上古锁钥形似乐器管(?),所以也叫‘管’或‘管(?)另’.”勤而无所——①吴昌莹《经词衍释》卷九:  相似文献   

15.
系联从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找出它们所记录的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对《说文解字》中的“卑”声字进行分析,并归纳了五个系统。  相似文献   

16.
因声求义作为传统训诂方法之一,虽早在汉代已出现,但缺少系统化、理论化。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广雅疏证》借助"因声求义"的理论,在同源字、连绵字、通假字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所说明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语言现象,表现在3个方面,即:词的同源现象、一物异名或一事异称、新词(双音词和新的单音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治经其重于得义,得义莫重于得音。”这就阐发了形音义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声音在训诂中的作用,明确地提出了“因音以得其义”的训诂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lphi6为《广雅疏证》一般词语制作的数据库查询系统,通过“词条序号”或“被释词”可以查询到数据库中它们各自所对应的“词条”、“释词”、“疏证”及“卷次”等信息,通过输入关键词则可对“疏证”中的内容进行检索;利用“《广雅疏证》查询系统”的上述功能还可以进行辅助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乾嘉朴学大师的著作,对后世文字训诂之学影响最大的,应该首推金坛段玉裁若膺氏撰的《说文解字注》和高邮王念孙怀祖氏撰的《广雅疏证》。这两部书都可以算得上是,自两汉而后在文字训诂之学的这个领空中黯淡了千多年而重复出现的两颗璀璨的明星,为有清一代的学术,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这两部书值得介绍的地方很多,因限于篇幅,姑且不说,本文拟仅就《广雅疏证》王念孙的《自序》和段玉裁为王念孙《广雅疏证》写的《序》来谈一点看法。这两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其中都谈到了训诂学上极为重要的研究古字古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