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针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根据高等教育投资来源将其分为政府独立投资阶段;政府投资与学费相结合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独资阶段;以财政经费为主,经费来源多元化阶段。最后提出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现状及趋势顾清扬(华中理工大学)我国教育投资包括高等教育投资一直是政府和教育界经常讨论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政府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这给教育系统带来很大压力和一系列问题。因此,要认识我国教育问题,首...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日益激烈的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高等教育产业特征的剖析,旨在论证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运行特征,分析了各投资主体之间的互补性,并对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和对高等教育格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韩宏 《江苏高教》2001,(4):65-66
在我国传统的政府财政支出体系中,政府投资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办学的经费可以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对教育的投资可以取得相当于市场平均利率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投资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资助者,政府在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公共政策选择偏离社会公共目标、教育投资法律建设滞后,已有法律法规约束力软化以及市场机制参与力度不足等是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刻根源。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致力于增加财政拨款,建立政策参数的财政拨款机制以及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从成立教育政策银行、发行教育债券和彩票等方面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迄今仍具有强烈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在21世纪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超越传统观念的障碍,舍此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家办教育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收益的外部性成为政府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教育产品产权的个人性成为个人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只要市场对外部性有适当的反应,只要教育的收益足够大,个人就会对教育投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因之成为产业。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市场,二是人才培养,三是人才流动,四是远程教育等。针对以上挑战,作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观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特别是发展网络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五是转变高等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社会各界与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然而,高等教育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论是个人高等教育投资还是国家、举办人高等教育投资都跟其他投资行为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投资热”中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类别、具体内容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还存在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教育成本社会分担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要真正实现多元化,必须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在政策制度上激发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提高高校的教育成本分担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办高等教育也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公立高等教育共同发展,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打破政府投资的单一办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吸引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引进先进办学理念等作用,文章提出了“十五”期间江苏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即:明确定位,加强指导,政策配套,吸引人才,积极扶持,广开生源,放宽政策,多方筹资,明晰产权,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办教育是突破教育投入瓶颈的有力举措据估算,我国未来十年间平均每年因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规模发展性投入就需500亿元左右.而所增加的政府财政投入中.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性投入每年可能仅有50亿元左右.每年投资缺口高达450亿元一方面政府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社会资金充裕,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以及海外有大量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国居民储蓄5万多亿的10%准备用于教育.因此.只有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民办教育,积聚教育资金、才能实现教育投入瓶颈的突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政府教育投资不足问题在短期内难以避免的现实情况下。动态的市场需求、有限的决策信息、突变的环境氛围及功利的思想观念,都会导致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失误。因此,学生应注重能力提升;家长应努力优化家庭环境;高校应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变化,及时疏导心理问题;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教育投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院校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但高等教育投资大、成本高,目前地方院校发展规模与教育投入矛盾突出。政府和高校都要坚持规模增长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投入相一致,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与需求在未来十年里仍然存在着巨大缺口。应发挥政府教育投资的主体作用,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多渠道的教育经费来源新格局,提高除财政拨款以外的经费来源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以缓解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投资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投资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投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教育投资按什么样的比例在三级教育中分配是关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教育投资不适当的向高等教育倾斜,存在着重高等教育轻初等教育的倾向,这是不合理的一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加义务教育的投资是公平的、合理的。而高等教育是一种个人收益率极高的教育,因此,减少高等教育的投资也是一种公平、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红  邓云洲 《教育导刊》2011,(11):41-44
目前,台湾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迈入普及化阶段,政府投资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的提升功不可没,而就学贷款作为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台湾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有目共睹的收益。文章从教育投资理论出发,分析台湾就学贷款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以期将其实施经验作为进一步完善大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公共产品性质,区分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性质为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我国现实的国情和国力也决定了现阶段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由此,在教育投资主体上,划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形成一种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元投资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它的投资能够带给个人及社会巨大的收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民收入日益向个人倾斜,由国家独自承办高等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又很不公平,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个人,政府,高校自身及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质,政府财政经费应是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文章从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筹资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在比较研究国外政府扶持策略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的政府策略。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的政府合理分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效率和教育公平两个角度,分析了政府在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中的合理分担问题。其中,经济效率的研究采用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加以分析;教育公平则从保证最贫困大学生家庭在补充适量助学贷款后都能支付起学杂费,政府为此需要多承担多少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要使得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有效率,政府每年为每位大学生分担的教育成本的上限是17261元,而目前实际承担7243元,因此政府有能力继续提高在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中的分担比例:从教育公平角度看,若普通高等教育年学杂费人均降低1519元,就可以保证最低收入家庭在补充适量的助学贷款后能供得起大学生的学杂费,因此政府有必要每年增加1519元的人均投入来保证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