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曲折艺术巨大的引诱力在于善于运用渲染、烘托、含蓄、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造成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氛围。曲折艺术之妙还在于它同人的艺术鉴赏和审美心理有着同态对应关系的审美效应。同时 ,曲折艺术也有其局限性 :它适于表达含蓄温婉的柔情 ,不宜表达酣畅淋漓的豪情。曲折艺术的格调婉约 ,美学性质属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2.
3.
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心理学对真求和崇善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于审美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行旅我们;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审美心理的逐渐成熟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期。  相似文献   

4.
线条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简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自古以来线的演变丰富多样。线条美的渊源,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而至清,线条广泛运用到文字、绘画、建筑等中。这些有着奇特的律动,呈现生命运动痕迹的线条,对我们研究中国人审美心理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漫谈广告艺术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生安  朱凤华 《文教资料》2008,(15):62-63,79
我国广告事业近年发展很快,但在艺术表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低俗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广告是一种艺术,理应追求高品位,弘扬主旋律,大力宣扬美、传播美,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受众,引导人们在正确消费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培养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通感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 ,通感给人们带来种种奇妙效应与审美享受 ,对通感的研究仍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和深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综合艺术包括有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它吸取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并获得了多种手段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具有的共同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艺术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它既包含了人们的声音、情感、形象等审美思维,也离不开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演唱者只有在演唱声乐艺术作品时把自己正确的审美感受和爱憎呈现给观众,观众才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研读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时,读到了先生对自己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描述。先生幽默而生动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当年在英国,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的朱先生自然不会错过对莎士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华章》2012,(13)
生活与艺术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关系.艺术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观察和审美体验的结果的表现性形式,也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和对生命特殊的体会感悟的物态化结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者要想创造出形神兼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境深意远的艺术作品,培养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丰富独特的审美体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教育中,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是塑造学前儿童、美化学前儿童自身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审美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达到人在实践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这种发展达到三个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然与人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中的最高理想。   艺术代表的是最丰富的感性领域,最能发掘人的感性潜能。透过艺术的形式,使人的情感纳入理性的调节和升华。所以,艺术教育能使感性和理性得到统一。艺术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教育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方面,透过艺术…  相似文献   

13.
14.
高职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了解高职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熟悉审美教育的心理流程和心理效应.文章指出审美教育的心理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高潮阶段和效应阶段.审美心理效应主要表现为审美共鸣、审美通感和审美移情等.教师可借助思维共振的训练、"召唤结构"的创设、自然事物情状的揣摩等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审美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经历了前审美和审美心理萌芽两个阶段。在遵循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前提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是建构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客观美,培养其主观美,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玲 《江苏高教》2005,(1):81-83
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心理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基于此,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情境意识、情趣意识、情感意识,在教育过程中讲究学生审美心理的调动技巧。  相似文献   

17.
高校艺术专业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审美媒介,把美及美感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接受,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超功利的审美感知,在感性的观照中体现深刻的认识,以艺术的创造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以审美直觉与非功利的形式表现社会理性,从而实现艺术创造。艺术创新的核心就在于个性,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审美感受的作品才能避免形式风格和内容的千篇一律,引起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独树一帜的审美判断,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是一种趋理性、多变异的语言,它印记着重感情、轻逻辑、追求自由的艺术思维。这种语言有其深层心理结构和原型。文章前溯到儿童思维和儿童语言,着重论述了儿童思维以直观形式代替逻辑形式以及自我中心的模式等特征,并且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儿童语言中的印现,意在寻找艺术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原型,从而去研究艺术思维与儿童思维的某些相似性以及艺术语言与儿童语言的亲密关系,进一步去揭示艺术语言的心理奥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早期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的概念、理论依据、艺术综合教育活动的结构、实施几方面浅谈早期儿童艺术综合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生审美心理的个性形成,大多与环境与时尚有关。因此,除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悟美好的人生外,还应该构建学生健康审美心理的校园自然环境和精神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社会生活的“时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