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2.
一翻开一部南宋的历史,帝王将相都成了过眼烟云,而陆游的面目,却在满纸烟云中逐渐清晰。可以这么说,颓败的南宋王朝,放翁是文人中最能让人记住的一笔。关于陆游,最早的印象是他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有梁任  相似文献   

3.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南宋嘉定二年,陆游85岁,已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此时,诗人的豪情经过了一生的激荡,频繁的喷发,痛苦的沉淀和可贵的净化,能为创作提供最深沉的思绪和最纯净的情感,而他“60年间万首诗”的艺术功力又能使这种思想感情得到最完美的表达。精美的诗质和精熟的诗艺终  相似文献   

4.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也是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往今来,不少人借助诗歌这一特殊方式教育子女,留下了许多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85岁高龄时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殷殷嘱托儿子要继承父志,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竭尽全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02,(Z4)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临终前,写下绝命诗作,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些诗慷慨激昂,充满感召力,令人荡气回肠。 南宋诗人陆游,年轻时参加过抗金斗争。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沉郁而豪  相似文献   

6.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似文献   

7.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几百年来,每当人们朗读《示儿》这首诗作,就会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鼓舞人们反抗侵略,为争取祖国统一大业去战斗。它的作者就是南宋诗人———陆游。陆游幼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战乱时期,父亲陆宰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言传身教,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为了效力国家,陆游和其他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样,也走上了科举的道路。当时南宋正遭受金人的入侵,他主张抗金,一直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排挤,但他一有机会就上书朝廷,提出许多挫敌救国的策略和政治…  相似文献   

8.
一、古诗词 ,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1 .通过学习古诗词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人常以“诗言志”,一首首精练隽永的古诗词 ,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 ,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 ,在我们熟知的唐宋诗人中 ,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 ;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 ;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 ,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生活在南宋的诗人陆游 ,始终如一地抱着对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失地的信念 ,在他 86岁临终前 ,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 2 …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有学生拿陆游的《示儿》问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中“家祭”是什么意思,我又联想到前段时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过世的母亲举行的“家祭”一事,觉得有必要阐释一下这个词。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经写过示儿诗,反映了他们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与殷切期望,用心良苦,语重心长。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成就学问在少年壮年时就要下苦功,但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表面的,要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还得亲身实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的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诗中洋溢着激昂的爱国热情,体现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祖国山河的精神,并教育子女要以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1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非常讲究教子艺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趣闻佳话。诗教名人写诗教子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诗。这首诗是最感人肺腑的。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诗,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决不因生命的告终而结束。联教古今名人以撰写对联的方式教子的事例也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撰写一副教子对联挂在堂前:“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上联教育儿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  相似文献   

13.
丁喜霞 《天中学刊》1998,13(1):36-38
本文试从历史地理和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中原”一词含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一、“中原”一词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其含义第一是指原野或平原之中,是一般的通用名词。如《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寂,庶民采之。”第二是指今河南省地区,是狭义的作为地域名称的“中原”,与“中州”所指范围相同。如《北史·任城王澄传》:“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崤即崤山,函即函谷关,洛即洛水,均在今河南省境内。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中原唯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明…  相似文献   

14.
示儿诗摭谈     
李秉 《语文知识》2000,(11):17-19
示儿诗中最令人注目的首推陆游的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失地,临终之际仍不忘对儿子殷殷叮嘱,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诗坛上,绝命诗是一枝特出的奇葩。这些形形色色的绝命诗是作者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声呐感,是生命能量的最终一次释放,或悲愤万状、摧人泪下,或幽默风趣、意味深长。这类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然要首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世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是抱着沉重的忧国之情而辞世的,希冀、叮嘱中,一片肝胆忠贞跃然纸上。文天祥的《正气歌》浩然至刚,传唱千古;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英风凛然,视死如归。明代诗人孙蕡因“蓝玉案”  相似文献   

16.
最著名的遗嘱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1210年,即在他85岁临终时的遗嘱,也是诗人在生命  相似文献   

17.
陆游与《示儿》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年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书香府第。幼年时正值金南犯中原,备尝流离之苦。早年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之壮志。诗入“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雅静 《考试周刊》2013,(28):20-20
陆游的作品大多隐含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英雄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士大夫的典型,他的一生都是在民族忧患中度过的,他目睹统治者偏安江南、妥协投降,他在动荡游离中饱尝忧患。正是这一切促成陆游诗歌的基本主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贯穿陆游诗歌创作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9.
《示儿》是南末杰小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可是,南宋小朝廷屈辱投降,苟安江南,陆游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尽管他屡遭秦桧等人的排挤、打击,一片丹心,报国无时,但未因此而灰心。即使是在生命垂危的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这首绝笔诗,倾注了诗人强烈的爱国  相似文献   

20.
石伟 《华章》2011,(27)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郁,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中认为陆游“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还认为:“过去的诗文中,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