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社会”是知识、信息取代实体性物质资料成为社会发展首要资源的社会,这个人类文明的伟大变迁提出了信息的本体论确证、数码与人和世界的关系、数字化空间的形而上学意义等哲学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受到挑战,知识创新成为“后工业生产力”,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若干变化;网络化使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增强,并提出了新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由两极对立到整体有机论,从中心到边缘是“非物质社会”的三大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为经济部门培养熟练劳动力的“社会生产活动”,其活动的主体是人。这一活动主体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人口因素对西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人口的年龄构成对西德职业教育的制约:所谓人口的年龄构成,指的就是人口年龄关系或比重,即各类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西德人口的年龄构成中,职业教育年龄组(15—22岁)的人口比重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量有重大的影响,而人口总量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量并无影响。据统计,1970年西德职业教育的年龄组的人  相似文献   

3.
“危险年龄”是指十二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由幼稚过渡到成熟、由依附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旦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就容易出现行为的社会偏离。因此,这一年龄的心理卫生教育,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 一、“危险年龄”心理卫生问题。处在危险年龄的少年,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特点,如“成人感”和独立性:亲伙伴与疏远父母,敏感与偏激,好表现却又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等等。一方面,性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长,引起情感变化;另一方面,他们要应付生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不注意教育和引导,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危害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用马克思社会形式发展的三阶段论衡量,当代中国正在从“人的依赖性”社会走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转型时期,“财富”的含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导致对财富的不同含义的混淆。从世界历史范围看,由此所形成的财富观,尽管被当代中国人作为确凿无疑的真理来宣传,实际上却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时代错误。  相似文献   

5.
一 马克思把人的“依赖”个性向“独立”个性的转化,视为朝着“自由个性”演进的人本身发展的必由之途:这是一个“人的生产能力”由“狭隘”、“孤立”走向“全面”的时代,是传统社会随“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现代社会取而代之的时代。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跨世纪改革,启动了民族个性发展史上这一不可逾越的转化环节和变化过程,由此给世纪末“应试教  相似文献   

6.
“不是活不明白,世界变化太快”,当前,每个人都经历着科技变革和社会发展对个人思维、认知带来的冲击。世界变化速度之快,知识更迭周期之短令人惊讶,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似乎不得不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方能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由科技和文化来推动,科技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而科技和文化又是由人来推动的,人是推动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实基础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下的世界公民就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充满创新的智慧。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及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很大程度上由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  相似文献   

8.
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而“人化自然”的“化”却不能作如是观。“人化自然”是指由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并为社会的人所占有的对象世界,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界。这样的自然界,其“人化”程度和范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地加深和扩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期,江泽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处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六个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原有认识,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学习化社会”(又称“社会化学习”)是指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性的重要活动。这个概念是由法国的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提出的。其要点是:①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即“培养正常的人”。②受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③教育活动超越学校的范围,即“把教育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④这种极其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的静态和谐以及人与自身、人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和谐。都体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培养“和谐人”是我国走向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身份信用卡”是《社会运动学》关于“货币改革”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数字化社会机制和管理数字化社会的有效工具。因为人类社会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自然人”构成的有机网络运动体。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金融生活日趋频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作者试图把“身份信用卡”与“户籍管理”结合起来探讨,建立数字化社会管理机制,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际问题。 一、“身份信用卡”与天人合一 纵观历史,横观世界,人类社会是随着人们交往的发展而发展的。由若干自然个体从短距离、小范围,向长距离、大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的表现。社会总在不断进步,客观世界也总在不断变化,这就是“时”在进;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变了,认识客观世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也要随着改变,这就叫做“俱进”。教学也一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说过:“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领人的性格反过来也会对人的改变世界的行为发生影响。笔者试从这个角度分析秦始皇的恶劣的性格对其残暴专制的统治的影响,以求教于大方之家。性格,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有好有坏,个人性格的形成除有家族遗传外,更多的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人并非被动地对待环境,“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唤人类历史的发展,主要…  相似文献   

16.
张玉阶在《福建教育》2001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职业教育产生于社会经济并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因而最贴近社会经济,并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这已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然而,时至今日,世界职业教育特别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该走向何处呢?一、提高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成了世界第一资源;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发展小企业,成为欧美开发人力资源的重大举措;三、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学校教育和教育市场将受到挑战;四、“普高热”“大学热”是把双刃剑,对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五、经…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学中,发展观的含义实际上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一人的发展。与这种发展观相对应,世界高等教育自二战后也走了一条由忽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强调培养“工具”的人到重视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相对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有一个历史“错期”,大致经历了培养“政治人”到培养“经济人”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观动因与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世界处在高速发展之中,社会格局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网络化造成了一种全新的个性观和社会观。社会不再是许多个人的简单相加。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组成社会的个人首先得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社会要求个体具有饱满的“个性”。教育生态系统更加追求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上就在于把自然的社会个体培养成为完善的社会化的人。在这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之下,全面推进中师课堂教学改革,“个性化”问题也就必然成为我们的主旋律。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敦促所有国家遵守在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所作的承诺,把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等目标列为当前和跨入21世纪的最优先项目。 贫困,世界性的课题:消除贫困,是全人类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是一场全球性的20世纪末的大战。 据联合国统计,在地球上近6亿人口中,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比5年前增加3亿多。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在近20年由27个增加到48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教科书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想性,强调思想性与教科书内容的高度统一。“纯洁—单纯化”和“正面教育”的选择标准人为地为孩子们构建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爱心、温情的人间天堂而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学校教育人为构建的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的理想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网络、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电视的普及其教育作用在不断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