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主题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为进入整组课文学习整体导航。而单元导读课是单元整组教学的"开门一脚",起着学习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教材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183;运用”。本组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介绍了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有的描写出了伟人小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有的叙述中蕴含哲理,有的体现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3.
“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所谓“群文阅读”,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传统的课堂,一篇课文要讲40分钟,或两个40分钟,而“群文阅读”打破了课时的限制,打破了常规的一篇课文繁冗的讲解,最大化一节课的容量与效益。以主题方式,进行课内、课外、课内外等方式的文本组合、聚集。  相似文献   

4.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走进世界名胜古迹"为主题编排的,分别为《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细读这三篇文本,发现它们都运用了"数字"这种表达方法,且在文本表述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状物类说明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法,也是这组文本所特有的"个性语言"。"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笔者尝试把这三篇课文中带有数字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重组",让学生在这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单元教材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看图学文,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183;运用“.……  相似文献   

7.
2014年4月25日.我第一次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网上研讨,它带给我的是震撼.是激动.更是无尽的启迪。整理,消化,吸收,思考,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一、改“教”为“学”“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在主题的引领下整合阅读,不要只纠结于某一篇.要立足于主题,来进行统筹性的教学安排。主题可以是多方位的,它可以是文章的情感、内容,亦可以是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文字,一切从单元目标。学生实际出发。不只整合教材中的课文,立足于某一篇,拓展一篇或一组相似的文章,不以单纯的讲解为主,而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让学生自己有所发现。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由疑而读,因读释疑。一个单元确立一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紧紧围绕它,扎实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在运用中领悟,这样的课堂更有厚度,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课中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也是一个整体。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而后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各部分与整篇课文,整组训练重点的关系。这样,更利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课文内容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易于掌握写作方法。现以《海滨小城》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作法:一、在教学程序上注意对课文进行整体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前,我让同学们自学了生字,扫清了障碍。一上课,我采用引趣式引入新课后,就播放了自制的课文…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群文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单元整组阅读,在专家、名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时,由一篇课文带一篇拓展文章,发展到带两篇、三篇,乃至多篇,进行整组教学。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以期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阅读更多文本,"在大量语文实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1.
蒯威 《小学语文》2014,(7):68-70
这是一篇公认的简单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记叙了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语言朴实,条理清晰,作为一篇高年级的课文确实不算难。当然,教材无非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只要运用得当,本身的难易程度对教学的影响并不大。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是将文本作为训练写字、朗读和写作的材料,上得简简单单,语言训练却又扎扎实实。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只有这一张面孔呢?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长短,总有其重点内容。对此,或捕捉文章特色,或分析课文脉络,或训练某种阅读技能,或落实一个语言教学板块……凡此种种,从课文实际出发,从语言表达方式入手,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以文本中关键的词、句、段,或某一个细节、某一条线索等为"点"与"线",有的放矢地突破,展开整篇文章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普遍的,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一指在阅读教学中,实行整组备课,把握训练的整体,二指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教学体现整体性的教学原则。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整体。本文就后者(主要以六年制单册部分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问题。一、从破题入手,把握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略知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1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我非常喜欢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堂上我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们一起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要让学生们当小解说员,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介绍《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们在此活动中进一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于是,我满怀期待地问:"哪位小解说员来为大家服务?"学生们的反应让我有些吃惊,平时"小手如林"的场面不见了,只是"星星点点",仅仅有几个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本位”是读写互动的新路径.从写作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入手,在阅读课堂中随机仿写经典的句式、段式和全篇的布局谋篇,在读中习得方法并进行模仿操练;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关键点、精彩点、空白点,深入体悟并不露痕迹的随文练笔,在读写互动中既加深阅读体会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基于“写作本位”的单元整组阅读教学,紧紧抓住一组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关键点和布局谋篇的特色开展教学,从阅读一组文本的第一篇课文时就落实随堂习作,在读写互动中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思维"写作训练是一种可贯穿中学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它既可以在低年级由句而段,而致篇章,进行逐级式的基础训练;也可做为一个训练单元,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一定的文体或主题,进行组合式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9.
<正>略读感悟课,是我校"主题阅读"课题研究中提出的新课型,即一课时完成一篇文章的教学。虽然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但教学大纲上的所有教学目标都必须完成。用略读课文的时间达到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略而不简,略中有精,这是我校略读感悟课不同于普通略读课的地方。课文《大江保卫战》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场面描写尤为精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我大胆取舍,做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此一言,语文学科的"语用"特点更为明确。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语言表达的范本,都是"学语言,用语言",进行能力训练与培养的范例,特别是一些文本中的"独特"存在,更为我们进行"语用"教学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