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学校为舞台的群众性课题研究活动,因为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而悄然崛起、方兴未艾.在经历了几轮课题研究之后,总觉得课题研究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到底缺少什么呢?当我们这样反复思考的时候,一个话题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凸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课题研究,眼中有学生吗?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校长,我时常思考着一个庄重而严肃的问题:多年之后,我留给这所学校的是什么?学校能从我身上秉承的是什么?我想这可能就是学校成长的精神灵魂与生命气质。这两者合二而一,那便是学校文化。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精神的守护者,文化的经营者。有了文化底气,才会有高瞻远瞩的思考,才会有超凡脱俗的创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校园义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综合竞争力的表现,然而现在有些学校建得很漂亮;有花园式的,有宫殿式的,有宾馆式的,但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缺少什么呢?缺的是学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寒假,王金刚老师工作坊组织大家拜读了付守永老师写的《工匠精神》一书。从看到书的第一眼,我们心里就打起了一系列问号:匠人还有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教书匠有精神吗?那是什么?做教书匠还是做教育家?…………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工匠精神》。书中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我开始重新审视"教书匠"这个称谓了。从《工匠精神》一书可以看出,"工匠"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泥匠、瓦匠、木匠等。"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的精神。弘扬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文化"近些年是个热词,我想从文化办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点思考和做法,重点想说三个问题:为何选择"慎独教育"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为此我们重点做了哪些工作?眼下见到的收获是什么?一、为何选择"慎独"为核心办学理念?什么是文化?大概专家学者会给出无数个回答,我们教育界的同仁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理解中的文化就像一头洋葱,最外面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错误     
那是一个早上,刚来到学校,就有学生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老师,今天我们班同学做了一件好事!我感到奇怪,一大早能做什么好事呢?他接着说:我们为一个有困难的阿姨捐款了!他说话的表情是那么兴奋,充满着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在十八年前我读过一本书,那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得(Goodlad,J.)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学校是什么(A Palace called school)》。从那以后,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如何成为学校?学校如何成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近期,网络上报道了几起学生漠视生命自杀的事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就会把矛头指向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当今的教育体制问题,其次指向学校和老师.因为有了这样的指向和舆论,所以学校和教师往往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一名教育工作者,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到底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该如何施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0.
当这学期从学校领导口中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个词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就这样抖的冒了出来。"微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和我们平时上的可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老师怎样去实践这样的一种课堂呢?学生怎样去接受学习利用微课呢?它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不断摸索、研究、课上实践以及上网学习相关资料,我对微课有了初步只认识和了解。其实"微课"是  相似文献   

11.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曾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我的三位恩师有如下共同之处: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不灌输知识……我要特别介绍第三位‘大师’,她引导我们热烈讨论,有时我们是挥动着课本,忘情地喊叫。我们从不局限于课堂,我们的目光触及全世界。”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活不起来?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是真正的讨论、争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习作要求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二·我的小笔头":未来的学校。在你的心目中,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未来的房屋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拓展思路大胆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会发生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说到学校,当然少不了校园环境、教学楼、教室、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缺少点什么?近来关注者颇多。我认为所缺者,如从教育内容之荦荦大端而言,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创新精神,二是人文审美情怀,三是生态环保意识。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有不少文章在比较中西教育的优劣,大多数人的认识是,中国的学生基础好,外国的学生创新意识强。不错,中国的学生,从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教学10年了,我还要读什么书才能最快速地写出教学论文来?是啊,教学10年了:教材熟悉了,教学设计流程晓得了,每课的问题与练习大体知道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什么样的书才能助力教学论文的诞生呢? 教师读书要做到“专”,意味着围绕专业读书,围绕课堂教学读书.教学设计的经验有了,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最缺少的“专业”是什么呢?我想,缺少的是对课文专心致志的深度研读,缺少的是对教材更高、更远视野的专门审视.  相似文献   

15.
学会发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感慨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这句话曾一度激起了我心河中的阵阵涟漪,使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沉思:何谓发现?人们为何需要执著地追求它?对于我,究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怕"读书     
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固守那一份纯真是多么困难;而面对着纷繁的诱惑,那一份坚定又是何等重要,因为"我们不是单靠吃饭活着的"。那么,是什么引领我们坚持下来?是什么引领我们的灵魂在精神世界的风浪里经历着无数次的摔打和搏击?是书!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有时我又有一种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教师博览》2013,(12):33-33
<正>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学课本上经常有"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一类的句子,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感觉此话不虚。但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民族也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们中国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我认为最缺少三样东西:第一,认真精神;第二,公德意识;第三,法制意识。——许博渊(新华社高级记者。摘自2013年10月22日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 ,我总觉得我们的中小学生精神品质中似乎缺少点什么 ,最近我才确认 ,他们普遍缺少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气质。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可以说 ,我们的教育该做的似乎都已做了 ,我们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该使用的方法似乎都使用了 ,该渗透的理念似乎都渗透了 ,然而 ,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广大中小学生似乎并不领这个情。有人形容目前的学生 :条件变好了 ,心绪变坏了 ;知识增多了 ,压力沉重了 ;手段先进了 ,精神苦闷了 ;能力增强了 ,感情脆弱了。经受不住批评 ,经受不住困难和挫折 ,动辄走极…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我有更多的时间、更长的跨度走进学校,带着问题亲临课堂现场,进行课改调研。几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除了排名,我们还有什么谈资?除了习惯,我们还应关注什么?除了创新,我们还要坚守什么?现象一:不一样的毕业班某初中九年级课堂:语文老师在讲一篇课文,讲到某处,让学生记下来,说是考  相似文献   

20.
每当学校行政人员召开例会,排查问题时,中层干部们总会说“:我值班那天一切正常。“”上周工作中没有问题。”真的没有问题吗?真的没有一点异常现象引起你的思考吗?我满脸疑惑。偌大一个校园,有一千多学生,近百教师,这么多人的思想、言行,真的与学校主旋律和谐共振吗?真的没有“旁逸斜出的枝条”吗?真的一点也没有看不顺眼的地方吗?套用罗丹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是我们缺少发现——我认为,问题肯定是有的,关键是我们缺少一双敏锐的眼睛,缺少去发现捕捉。发现问题是领导工作的起点,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领导的一项重要技能。只有敏锐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