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心设计探究学习话题能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筛选探究内容,精设探究学习话题,丰富呈现形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课程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具有良好的品德。教师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究和分析,针对小学生纯真、好玩的性格特点,采取了很多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情景、实践等教学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受感悟,不断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张娟 《黑河教育》2013,(2):53-53
小学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载体。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充分发挥德育的“湿性”功能。笔者认为,应该精心打造“课堂”这一活动教学的重要空间,更好地让品德课程释放其独特的育人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8,(10)
在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该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文章探讨了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从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的关系来看,品德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前者是以理解、掌握和吸收教师所呈现和传递的知识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后者则更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和创造知识。二者各有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理...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课堂探究存在的弊病和不足探究活动的盲目性。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是否需要,便一味地追求探究活动,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探究。探究活动的无序性。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自主探究时,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学习过程就会陷入混乱,学生的学习也会浮于表面。提供探究材料缺少计划性。一些教师上课时把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怎样发挥创新的教育方法,是我们科任教师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纸笔测试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式,以书面形式为主,主要侧重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将该评价方式运用到小学品德课堂中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对学生的评价功能,还能开启他们的思维,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对小学品德纸笔测试课堂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品德课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开放型教学”是与“封闭型教学”相对应的。封闭型的品德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课本以及固有的教学模式上,而开放型品德教学是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11.
品德教学中的"分离"现象普遍存在,从"分离"到"聚合",教师需踩准品德教学的"离合器",进行四个层次的应对策略探究:道德认知,融入自省;道德情感,融入自愿;道德行为,融入自理;道德习惯,融入自律。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小学品德学科中地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塑造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品德和社会非常重要且受关注,虽然地位超然,但在教学中并不能体现出重要性,导致老师和学生轻视,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对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研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健 《学周刊C版》2011,(11):119-119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课程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要达成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要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堂获取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会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优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进行品德知识的探究,促进他们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促进品德教学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梯。笔者根据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切身教学实践体会,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和教学进程有效推进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这样重大的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教学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的问题,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活动的生活化和学习所得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张平 《福建教育》2023,(22):26-27
体育品德的培育是体育教学内在的规定性,贯穿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全程,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培育同向同行。在落实体育品德的培育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让体育品德“具体化”;融入教学内容,让体育品德“直观化”;优化教学策略,让体育品德“恰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