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学使命。其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品德课堂演绎必须多样化、情感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品德教学只有坚持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内容本地化、教学方式体验化、教学评价生本化,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经验和真切感受,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积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总结和归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体验情境,组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李美连 《教师》2014,(31):93-94
正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有德",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所以,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抓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化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是关键。实践证明,教学时只有让学生以情明理,在行为实践中体验生活,形成正确观念或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集历史、品德与地理等学科为一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所有相关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马小力 《天津教育》2023,(9):137-139
<正>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道德品质、价值观形成、个人能力提升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鉴赏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教师需要针对其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音乐教学是推动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情感品德。本文对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实施德育最主要的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初级阶段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们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故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性质及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探索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据于品德课堂教学必须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和进一步创新与发展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新理念,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传统唯理课堂说教是德育中的缺失与不足,粗浅地阐明了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与儿童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有着基础性、关联性、发展性.提出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应当源于生活、践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观点,并且运用课堂实例从不同方面分析和阐述了此观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德教学不同于文化学科教学,它要求联系学生思维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应用感悟式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而且可不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艳凤  徐显祥 《教师》2013,(12):44-45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推广,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泛运用到中小学教学中。这也为传统的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品德课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入了解及把握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是我们小学品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沈雪惠 《考试周刊》2014,(18):177-178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经验性质的学科。其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实现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理念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新要求及学生现状,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论述。  相似文献   

15.
韩巴特尔 《考试周刊》2014,(22):161-16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而且能积累生活技能经验。作者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该学科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性质要求教师创新设计形式,开展多元教学。重难点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突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难点,既是教学的现实需求,也是塑造学生个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基础上,将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相结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在固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儿童社会、生活的发展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需要学生参与外界活动。本文从某市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来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进行教学,效果低下。基于此,本文拟结合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例,分析如何以兴趣为出发点,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相似文献   

19.
吴盛华 《考试周刊》2015,(2):130-13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其以开展品德教育为核心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及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要按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改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式,推动该课程教学获得更大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