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朝有利于学生“学”的方向迈进。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乐学 ;教给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会学 ;浓缩教学内容 ,让学生快学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活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课学习中去 ,实现“低耗时 ,高效率 ,轻负担 ,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模仿实际语境中的各种语气和语调,能让学生更实际地融入真实的语境;同时,科学有效地模仿也能让学生更正确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合适的交际场合。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原理,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学活书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享受到…  相似文献   

4.
差生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也就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谈不上去发挥自身的任何潜能,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让差生拥有自信,鼓起勇气,挖掘自身潜能,然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一个数学教师准确地把知识教给学生,也许并不十分困难,多数人都能做到,但一个数学教师能让其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爱学数学,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探究式学习让我们看到让学生爱学数学的缕缕曙光.  相似文献   

5.
姚娟 《学周刊C版》2014,(1):200-201
正作为教师,我们无论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从事班主任工作,都要做到有爱心,会爱自己的学生,懂得如何去爱学生,要善于爱学生,让学生能体验到教师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给予,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艺术。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的一道彩虹;教师的爱能驱走学生心中的怨恨;教师的爱能化解学生心中的仇恨;教师的爱能驱散学生心中的雾霾;教师的爱能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由字词到句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这是一般的规律。但具体教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分析、比较、综合,也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它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领域;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加深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学习中,面对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出更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在拾级而上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师生交流、碰撞、接纳的信息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应是趣味课堂,知识的趣味性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是知识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应是思考课堂,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应是学生的天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直观、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创设得好,既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那么,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直观、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创设得好,既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社会,亲近生活,开发写作源泉   1.引进社会生活,用活现行教材   比如讲《死海不死》一文,由死海引出黄河断流,厄尔尼诺现象;讲《向沙漠进军》,引出沙暴的肆虐等材料。自然环境日趋恶劣,地球不堪重负,灾害连绵不断,这一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由此写出《我与地球对话》、《牵手,不要分手》等声情并茂的文章,表示要参加到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去。   2.使学生走出小课堂,“觅食”于丰富的社会生活   学生作文,要与生活接轨,更需要让学生有“食欲”,有“饥饿感”,想写又有写的。为此坚持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园丁”,看见学生精神世界的田园荒芜了,不能只是摇头叹息,应该更辛勤地耕耘、浇灌、除草,让花朵灿烂地开放! 阵雨虽然可以浇湿土地,但顷刻就会干涸;清泉长流不断,土地时时可以饮到琼浆。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不应该象阵雨,而应该象清泉。  相似文献   

14.
刘智俊 《新作文》2004,(10):33-33
目前,“下水”指导学生作已为广大教师采用,因为“下水”指导有如下好处:1.教师按照自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下水”作。能让自己深知学生作的甘苦.能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时困难在哪里.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了解了作的具体过程和甘苦.指导起学生来自然是更具体实用.更得心应手;2.由于教师“下水”体现了作指导中的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所以易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约分"教学为例,运用联系的观点,揭开看似不相干的知识、方法背后重要的和潜在的联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由"形"到数找联系,让学习有心向;由此及彼找联系,让学生会建构;由繁到简找联系,让思维更凝练;由表及里找联系,让思维更深刻;由近及远找联系,让思维不断流。  相似文献   

16.
<正>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比知识、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实用性、持久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一、求逆向 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因素。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认为:“可逆思维能力——灵活地从一种运算到另一种运算,从一种思维到另一种思维进程的迅速转化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培养学生顺向思维,更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如“ 5+ 2=7这道题,由 5+ 2算出 7是顺向思维;引导学生得出 7- 2=5和 7- 5=2,则是逆向思维。再如:“ 50元可买 5千克糖”,既要让学生按顺向思维得出每千克糖需要多少元的解题过程,即 50÷ 5=10(元 );又要引导学生按逆向思维得出每元买多少千克糖解题过程,即: 5…  相似文献   

18.
赵文艳 《江西教育》2023,(31):56-57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学的课堂”,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让学生深度体验、深入思考、深层加工;能让学生的兴趣由淡变浓;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由扶到放;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9.
生活·减压     
要热爱生活。而且,要把这个信念传导给学生。要让生活多些幽默与笑声,让轻松愉悦来冲淡烦恼心情。要学会释放压力。不要独处孤僻,面对压力更要沟通,要和亲人、领导、同事、朋友学生谈心,哪怕是在电话上说。要从烦恼里解脱自己,照样看书上网、睡觉吃饭、备课教书、学习工作。总之,面对压力,生活乐趣不要少,锻炼活动照样搞(跑步、骑车、散步、游泳、跳舞、郊游、瑜珈功都不错)。这样,就能成功演奏减压三步曲:放松、退缩、重振雄风。减压也可用饮食调理:蛋白质里的氨基酸能振奋精神;B族维生素能维持人的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的正常功能;钙、…  相似文献   

20.
“双减”之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减负增效,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展“‘双减’背景下的双维课程优化实践研究”,在学科中减负增效,在评价中减负增能,在家庭中减负增信。从“赋时”转型为更注重教育教学的“赋能”,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在校本课程主题式项目学习中积极参与,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世界的内驱力,使教与学的双主体都能聚焦自身内在素养的提升,实现真正的绿色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