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多次提及"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有效运用观察等方式来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儿童"。区域活动中,幼儿在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中主动学习与发展,教师的科学观察与有效回应对幼儿的深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理解和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创造,但是,是不是强调"放手"就不管孩子了,让幼儿随便画呢?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指南》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成为每个园所和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与幼儿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幼关系。1.要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奠定基础。如在画"交通工具"的活动中,我提出了"你见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这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回  相似文献   

4.
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张洁 《教师》2016,(4):50
近些年,绘本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向幼儿以及小学低年级孩子走来,一幅幅简单而优美的画面,呈现出一个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幼儿园的老师们努力把绘本教学融入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发挥出绘本的最大功效。这不可避免地面临了儿童绘本与幼儿艺术教育共同发展的问题。然而,什么是"艺术","艺术教育"又指哪方面,怎样才能让儿童绘本这小小的书籍对艺术教育产生影响呢?本文对此进行浅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快乐教育"就是要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教师要坚持"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幼儿都感到快乐,都心情愉悦地接受教育,都积极自主地全面发展",精心打造"乐园式"特色学校。用"美"构建校园环境,用"爱"贯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用"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情感,用"活"深化课程改革;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生活、游戏,在快乐中发展、进步、成长;让幼儿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体验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主导者,如果要想做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就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心声。作为幼儿老师要学会用心倾听每一个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心灵,和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长短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海英 《甘肃教育》2014,(13):28-28
正幼儿园和家庭是人一生中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力地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同步、要一致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委屈,就叮咛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打你、骂你,你也应该打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还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给幼儿更多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声音不绝于耳.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这里,我们姑且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引导称为"控制",把给予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称为"自由".在下文中,笔者尝试着提出处理这一问题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活、学习、做人"课程中教师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与孩子是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敏锐发现、及时调整、善于合作,对于促进孩子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费尔阿本德博士的一篇文章《儿童音乐教育必须是"好的"音乐教育》中提出:"好的"儿童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都感到安全、舒适;"好的"音乐教育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好的"音乐教育是儿童共同学习的过程。那如何让幼儿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精心的准备,一句一句得教唱幼儿,能完整地把歌曲唱下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轻重、强弱快慢全听老师的,幼儿在静静的坐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制作玩、教具是美术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需要。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师要和幼儿、家长共同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遵循《纲要》的基本精神,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变废为宝的物品,千变万化之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制作玩、教具要有针对性,把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钟淑梅 《山东教育》2012,(Z3):60-61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在"做中学",要给孩子创造积极探索主动获得的空间。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因素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的积极探索和自主获得。这也激起了我们对此的关注和研究。一、以教学的名义,教师刻板地阻碍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案例1:绘本《听》的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  相似文献   

15.
温洪芳 《学周刊C版》2010,(11):208-208
更新观念、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是教师们工作的中心。教师应将视野转向幼儿.变原先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为主动探究的体验式学习.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整合形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新观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大胆放手.适时帮助,及时鼓励,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小班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也为礼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要想孩子成人就先教会他如何做人。"通过与同伴交往,让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并能主动地使用礼貌用语。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教师、父母等与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应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小班幼儿平时的一日生活中要一点一滴地渗透,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寓教育于游戏中喜欢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认识学习新事物,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起玩耍时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在无意识当中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幼儿  相似文献   

18.
陆红 《成才之路》2012,(25):15-I0011
正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还包括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方面和社会品质的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便是其中因素之一。学习的自主性即自主地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创设教育情景或是环境,使幼儿由"动机到兴趣到需要"展开各种活动,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一、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研究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健康,只有拥有强健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幼儿园、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宗旨,在实施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传统的游戏等方式,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一、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