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课的良好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可从听、看、想、说四个方面去引导。教会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注意看、动脑想、敢发言,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听课的良好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因素。培养一年级小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可从听、看、想、说四个方面去引导。教会学生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注意看、动脑想、敢发言,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白云 《辽宁教育》2023,(8):34-36
<正>专注是人进行一项活动的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般来说,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学习活动是小学生日常主要任务,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正确认识专注力,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自信等方面的持续提升。笔者以五年级上学期“赢在专注”一课为例,谈一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培养的心理课程设计。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专注力的背景小学高年级学生陆续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旦经历挫折,比人生其他阶段更容易感受到沮丧。  相似文献   

4.
一、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增添学习兴趣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成功地进行课前预习.就会提前清除上课途中的绊脚石。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尚存疑虑,其上课听课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为学习新的知识铺一条平坦之路。带着问题听课.疑难一解决.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知识视野也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5.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听课不仅能有效促进讲课教师的业务提高,对听课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鼓励效能.然而,如果将听课仅仅看做是一种形式、走过场,那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我们听课教师一定要能够听出点儿门道,对于上课的各个环节要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对上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学会听课。小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听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科学分配课堂听课时间,积极参与教学,科学认真做好笔记。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开设英语,为使学生终生学好英语,教师在教学英语知识的同时,要能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听课习惯听课的习惯包括听的习惯和积极发言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最主要的,包括听清学习的要求、听懂所学的内容和课堂用语。要能听清老师或录音的发音,尽量模仿,发准语音,发好语调,能根据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积极动耳、动脑、动手、动口,要肯模仿而且是刻意地模仿。积极发言,要大胆而又大声“…  相似文献   

8.
预习环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环节对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以及课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至关重要。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前标记出自己的疑点与学习难点。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为中心话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强,课堂上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活学活用。本文运用了文献检索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低年级学生的听课习惯的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23):139-140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课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高强度的词汇和文章的学习中能否得心应手,是不是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如该听什么、记什么、学什么就成了学生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督促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英语课堂听课的好习惯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11.
张华 《考试周刊》2014,(35):8-8
<正>在初中、小学课堂听课与在高中课堂听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不同之处是:初中、小学课堂气氛活跃;高中课堂气氛沉闷个中原因,除了不同学段学生年龄和学识、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更主要的恐怕与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提问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专家认为:上课踊跃发言是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跟着老师思路走的良好习惯。因此,要提高高中学生的听课效率,更好地领悟知识,就要从改变提问方式入手,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的习惯开始。如何改革提问方式,促使高中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  相似文献   

12.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鲜明揭示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低年级段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组织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让好习惯伴随学生一生。结合人教版低年级段数学教学的相关案例,探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对诸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产生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3.
张琪娜 《江苏教育》2023,(30):75-77
注意力是改善听课效率,提升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专注力”亲子成长工作坊包括学生注意力专项训练和家长培训两部分,通过学生动态和静态注意力专项训练、家长系列培训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执行功能,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习得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俞海英 《教师博览》2004,(12):14-14
近日读了王英华的《亲历苏格兰小学教育》,觉得特别新鲜。作听课时看到这样的情景:全体小学生起立。同时转向窗户的方向.一起背诵乘法口诀。学生的音量都很小.全班也不抵我们国内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其实,作听课以来,所到之处,所见的情形相同。虽然他们的教学楼是封闭式的.但是从来听不到其它班级传来的声音,更不会有什么朗朗的读书声,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带着这个困惑.作询问了一位老师,她说:这也是他们刻意训练学生的一种手段。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普遍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精力旺盛,上课容易分心,让他们放低声音读书、回答问题,可以无意中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平和、安静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看到同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甚至起步时水平相等,智力相差无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绩却相差很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努力程度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差异。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听课的效率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要提高听课的效率。"一个善于学习的同学,她就往往很善于听讲,因此,学习起来也往往事半功倍,轻松自如。因此,学会听课,提高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个学生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课堂师生对话的载体,也是激活学生学习 注意力,提高课堂听课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问题设置过多、缺失思考性;问题指向不明,缺乏关 联性;问题设置肤浅,缺乏引导性等等。为此,突出问题细节设 计,提炼核心问题’来提升学生听课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专注力是具有人脑意识的个体有意地集中于一个事物或活动的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当下,如何把学生从智能手机的"旋涡"拉回到学习、生活中来,让学生把专注力更多地投放到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在阐述专注力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说明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意义,并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有幸到市外一所挺有名气的小学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观摩课。课的好坏不敢妄自评说,令人惊诧的是,异地他乡的小学生听课的姿势与本乡本土的如出一辙。看来,要求小学生两臂叠放在课桌上听课的作法并非一两所小学的专利。我想,让小学生双手自由平放在课桌上,或交叉放在胸前……,无论哪一种姿势都比这样的坐姿舒适。曾为此请教过小学教师,答曰:为了管住小学生好动的手,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听课。  相似文献   

19.
从人这一角度来看,公开课中的人可分三类:上课教师、学生、听课教师。如果说,在日常课中,我们强调“教学相长”,那么,在公开课中就应强调“教、学、研(研究者,即听课教师)相长”。换言之,在公开课上,上课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又要关注听课教师,正确处理好与这两者的关系,使自己、学生、听课教师能在公开课上相伴而行,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似乎是永恒的话题。学生不想上课、不爱听课、上课睡觉、开小差等问题,经常困扰着教师,令许多教师颇为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