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学生体昧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各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各具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如蒙古族生活在一望  相似文献   

2.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种类型,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和审美积淀,也体现了各民族艺术的精华。文章根据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及要求,结合实践,将优秀的传统民歌引进中学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民歌之美,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素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民歌教学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民歌特点,激活民歌教学。一、抓住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在进行民歌教学时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民歌题材的教学内容往往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相隔较远,学生对于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并不是太了解。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很有必要抓住学生对于民歌学习的兴趣。培养兴趣可以从很多不同方面展开,深化学生  相似文献   

4.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人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增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尊重、理解和热爱。如何上好民歌欣赏课,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音乐艺术魅力,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歌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心都能融入民歌的意境之中,从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涤荡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民歌艺术鉴赏能力、激活学生对民歌的艺术灵感、促进学生对音乐艺术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素养的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杨民族音乐定为教学理念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了解使学生爱唱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感受、领悟民族音乐的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在《茉莉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音乐教学与对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民族音乐作为学生的欣赏教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感情 1.听赏各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语言、生活、民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的题材内容也各不相同,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新疆民歌活泼欢快,东北民歌质朴豪放,内蒙民歌辽阔粗犷,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江南民歌抒情婉转。在教学中我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听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将民族音乐教材和教学改革相契合,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欣赏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笔者的体会。一、将民族音乐教材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并赋予时代新内涵。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民族音乐教材一般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等。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从美学角度讲,我国民族音乐主要讲究…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堂是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能加深中小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知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理解、尊重、平等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一、精选内容,融乐入境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精选一些能够代表我国特色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歌呈现给学生。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欣赏时,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扮演、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14.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韦赛欣 《广西教育》2022,(29):140-144
本文针对部分中职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专业教学模式较单一、民族元素渗透不到位的现状,提出教师可从音乐与舞蹈两个课程入手,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民族音乐内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风格体裁和特征,提升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民族器乐曲,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剖析不同民族舞蹈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把握民族舞蹈的要点,创新民族舞蹈表现形式、剖析民族文化、剖析重点动作、灵活应用音乐,提升民族舞蹈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录音机、录象机、录音带、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钢琴、口琴、自制文字图表。教学目的:1.通过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补充欣赏、演唱与演奏,进一步分辨和感受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2.通过民歌在不同体裁中运用的挖掘,使学生了解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根,是创作的重要源泉。3.通过学生自编自蹈的民歌实践活动,加深他们热爱民歌的感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呼应当前核心素养的召唤,我们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中,要以民歌教学为抓手,着眼于"人"本身,立足于音乐本体,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歌的旋律美、形式美、文化美,让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课堂流淌着浓浓的音乐味、厚厚的文化味和甜甜的儿童味。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带来正面影响。教师要建立民族音乐教学的自觉意识,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适时补充民族音乐内容;在音乐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布设更多民族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民族音乐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音乐的教学中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面向全校师生组建了学校民族乐团、民族舞蹈团和民歌合唱团,目的是让每位在校师生能够通过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学跳民族舞、演唱民歌等方式,了解和发展民族文化,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真正地体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青海撒拉族民歌和回族民歌种类繁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形态及演唱风格。对两个民族民歌共性与个性的比较研究,对于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挖掘宝贵的民族音乐资源,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