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用质朴恬淡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6幅乡村生活图景,分别为: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很多教师会通过视频、图片,带着学生去感知、领略、品味乡下人家那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但是否只要感悟就足够了呢?  相似文献   

2.
正一、解读,探寻言语秘妙《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诗人陈醉云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恬静、闲适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言语秘妙"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学课标版第八册《乡下人家》,我告诉学生这一课的语言十分优美,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们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因此,朗读的时候要有感情,注意语气、语速,读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我指导的时候,学生读得还可以,  相似文献   

4.
[整体感知] 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白描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相似文献   

6.
教学课标版第八册《乡下人家》,我告诉学生这一课的语言十分优美,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们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乡下人家》是人教小语实验版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的语言处处流露出作者陈醉云对乡下人家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而这份向往和留恋通过文本呈现在我们面前,读过之后,令人思绪遐想万千。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为主线,穿插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脉络交替描写,勾勒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生存状态。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领略乡村生活的恬静亲切,感受作者对田园气息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用最平凡的事物,刻画最独到的特点的写作手法。前段时间笔者执教了《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随文章娓娓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盎然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9.
《乡下人家》一文的结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种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应如何围绕中心句,学文章的“四美”呢?  相似文献   

10.
李琼娟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一课用一首歌巧妙引入课文,使课堂清新而充满情趣,爽目而充满生机。他还十分重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中出现的"探"的分析丝丝入扣,引导有法,拓展有效。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在《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开展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进行拓展延伸,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苏教版十二册19课]一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作品语言朴实,结构严谨,神韵厚重,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作为高段的一篇散文,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注重年段特点,关注文章体裁,让学生得言得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工作室成员尝试了多轮磨课.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校语文工作室三位年轻教师,独立备课,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各自演绎了对《夹竹桃》的文本解读.第一位老师扣住"通过事物特点寄托作者情思的散文特点".紧抓特点深究作者借夹竹桃表怎样情思?(默默无闻、宠辱不惊、始终如一:怀念故乡;怀念儿时生活)第二位教师抓住夹竹桃充满韧性,引起"我"许多幻想两方面内容,阅读批注,交流心得,来感受内容,体会遣词造句之妙.第三位教师以"形散神不散"为目标,抓"爱"字,体会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分别描绘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林中鸡群、河中戏鸭”五幅具有农村特色的美丽画卷,真实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是语用教学的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3月27日,"英特尔R未来教育课题"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在玉环县城关一中举行启动仪式。中央电教馆培训部主任韩骏出席启动仪式。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在玉环县城关一中、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依次进行,采用教师说课、研讨交流、专家点评的方式,并以一课一评方式穿插进行教学展示与课题研讨,活动历时2天。教学活动呈现了《空气与氧气》、《透镜成像》、《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乡下人家》、《寓言两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相似文献   

17.
听过很多教师上《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他们大多会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美、寻找美、品味美,感受那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然而,仅仅这样做就够了吗?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语言教学。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当我们关注作者"写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要审视语言形式,"言"  相似文献   

18.
徐立虹 《小学生》2012,(12):38-39
课题《乡下人家》给人一种暖心的感觉。现代社会寸土寸金,人与人的物理距离虽然更近了,但是心灵之间却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我们怀念曾经在乡下的游泳嬉戏、泥巴蚯蚓、山中探宝……当看到《乡下人家》这个课题时,觉得这"乡下人家"时而是一种背景,时而是一个场地,时而又是一大群聚在大树底下或河埠头聊天的人们……作者陈醉云先生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教授,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在南通市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方式·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中,我聆听了张学青老师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一课。《三棵银杏树》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曾被选入他主编的《开明国语读本》。课上,张老师一袭长裙,颈间松松地系着一条长长的丝巾,显得娴静优雅,颇有近来流行的"民国范儿"。这节课想必是一堂清新雅致的课。《三棵银杏树》不像后来新中国流行的状物文章(如杨朔的散文),用事物承载道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