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文练笔是指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对语言的理解,也可以作为作文教学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虽然"写"挤进了课堂,但由于教师们理解上的偏差,随文练笔效益低下,流于形式.笔者试着为其诊脉,探求随文练笔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提高其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随文练笔不仅能有效将课文所学和写作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随文练笔板块,旨在通过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课文的影响下,学会模仿,学会写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励下,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随文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随文练笔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文本之后进行写作小练笔,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程度,让学生通过随堂写作小练笔得以发挥运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随文练笔可以提高老师上课效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出现指导随文练笔方法单一,学生存在练笔前方法掌握不到位,练笔时选材思路狭窄等问题,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围绕高年级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范例进行随文练笔,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运用迁移,典型构段处练仿写仿写,是学生作文的阶梯,也是随文练笔最主要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转化为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文本的典型构段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练笔。  相似文献   

5.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率高"的特点,它融读写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随文练笔的关键是找准练笔点。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捕捉文本情感点,挖掘文本空白点,找准文本仿写点,关注文本拓展点"四方面谈小学中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以期能以随文练笔夯实学生的写作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作为表达的重要方式,涉及的要点较多,无论是字词的选取还是谋篇布局,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而随文练笔作为介入阅读课堂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降低写作教学难度。对此教师要关注课文语用训练点,并在课堂中将其迁移到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及早在写作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最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自由的创作空间。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钻研教材,找准读写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通过"利用插图""补充空白""续写结尾"等方法,结合相关课例,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8.
课堂随文练笔应该以课文为写作基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托文本,找准切入点,广开“写”路,让学生巧练笔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随文练笔,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在一些课堂上,随文练笔重形式,轻实质,成了走过场。教师选择练笔点比较随意,指导练笔时浮光掠影,交流练笔后不了了之,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提升。笔者认为,这是教师没有深入思考随文练笔的结果。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课堂上为什么练?练什么?怎样练?练到什么程度?通过哪些方法来达到预期目标?这些教师都该心中有数。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10.
课堂随文练笔应该以课文为写作基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托文本,找准切人点,广开“写”路,让学生巧练笔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随文练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还存在一些难题:练笔的内容如何选择?学生练笔的兴趣如何培养?笔者就以上问题谈谈几点看法。一、精心选材1.仿写句子。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典型的语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相似文献   

12.
涂卫国 《小学语文》2014,(11):30-33
随文练笔也称课堂练笔、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与追捧。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它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能在课堂内帮助学生从阅读者转变成创作者,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的完美结合,是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基于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读写结合的课堂练笔必须精心设计,不必追求每课必练,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点拨、指导,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养料,使学生学有榜样。而随文练笔正是阅读和写作的中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仿课文的结构练笔《我爱故乡的》。学了《长城》一课…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紧扣教材,巧设练笔,读写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长城》一课,可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1.站在花坛边,摸着嫩嫩的绿叶,望着那艳丽的花朵,很自然…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笔,是一种基于课文学习的写作训练形式。它紧密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利用课文中的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写作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具体的写作指导。这种写作训练形式灵活有趣,不同课文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写作对象(读者)都不相同,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苦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外,因为这种写作活动基于课文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随文练笔应该以课文为写作基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托文本,找准切入点,广开"写"路,让学生巧练笔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品味特色,仿一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第十一册教材中《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讲述了波兰  相似文献   

20.
课堂随文练笔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文本语言的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为广大教师接受并采用。做好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练在课文仿写点儿童有着天生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起桥梁纽带作用。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