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建立在学习语言文字表达之法的基础上。"得法"为先,方能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得词句法中模仿;在得篇法中表述;在得章法中习作;在得文法中创作,让学生走上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荐理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如何让言说的内容(表达了什么)和形式(怎样表达的)达成圆融统一,是我们一直关注、热议的话题。山东名师钟静老师《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就是这样一节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学科核心理念引领下的设计,凸显出浓浓的语文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3.
培养能积累语言和熟练运用语言的人是语文教学最终的任务,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教师就必须用好文本,准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避免作文难度大而导致学生怕写甚至厌恶写,作文的训练要有梯度地进行,可分为词句模仿训练、段落模仿训练、表达顺序模仿训练、表达技巧模仿训练、想象文写作训练和读后感写作训练六个阶段。由易到难,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引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由此,小学语文课堂一度盛行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大为改观,"把写挤进课堂"成了最响亮的话题。随文仿写——从课文学表达,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6.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习作原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轻松的事、快乐的事。不是吗?习作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并且在表达方法上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自由灵活。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文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一种综合学习素养的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要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首先应该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一、精准设点,领悟表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的,但在确定多维目标的同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这一训练点的确定,可以从四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学生语文水平实际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中自如地听说读写,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学会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要问怎样"教"语文,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并回答生活中怎样"用"语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考虑实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已有知识和认识水平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最佳时期,小学作文主要是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具体通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张凤勤 《小学生》2013,(12):26-2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书写等能力。因为语文是工具学科,小学生就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线。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体验来获得的,在模仿和体验中学生逐步意识到在什么情境下说什么话,什么样的单词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设计,重点用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到"玩"的境界中,在玩中学习。一、用游戏活跃气氛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一味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2月,笔者有幸来到宁波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现场,聆听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阅读《红树林》的五节灵动丰盈的同课异构,对这五节课所折射出来的第二学段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及操作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理念引领,目标明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前言"以及"课程性质"短短几百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共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