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默契配合才可以达到应有的采访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采访对象的变化,提出了党报记者应对采访对象的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要闻版在一张党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门面版”、“核心版”,不仅因为其版序位居前列,而且其内容的显著性、重要性也是其它版无可比拟的。因此,如何办好要闻版成为党报办报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办报环境的变化、新兴媒体的崛起,要闻版的功能、定位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走向,值得党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采访是新闻工作当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影响着新闻播报的成败,对此,提升新闻采访技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党报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可以在多个方面优化和创新采访的方式,让新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让新闻信息更加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戴冰 《青年记者》2002,(10):17-18
定位的尴尬迫于强大的市场压力,同时受制于报号资源,近年来,地方党报兴办专刊成为一种潮流却是无奈的选择。各式各样的专刊,对于活跃党报版面,增加党报的亲和力、可读性和接近性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势来看,它们并没有为其所依托的党报真正开发出新的有效读者,实际的广告吸引力和广告承载量也不容乐观,就是其对党报发行的拉动作用也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6.
徐莹 《新闻实践》2012,(1):23-24
在与年轻同行的交流中,常听他们问,怎样采访才能不被拒绝?为什么你的采访对象总愿对你敞开心扉?我的心得是:沉下去,蹲下来,用心听。  相似文献   

7.
王灏 《新闻窗》2011,(2):108-109
新闻生产是复杂的动态过程,任何新闻的生产都并不是单一地由记者、编辑这些个体所掌握的,而充斥着各方角色的介入。本文将逐层分析在延安整风中,以《解放日报》为主的党报办报模式上的一些转变。  相似文献   

8.
党报记者采写新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 《新闻窗》2011,(3):34-35
作为一名党报的新闻记者,如何能使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深度,有角度,并能引起良好的社会作用?我认为这与在采访中,记者采用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后的写作紧密相关,一篇好的新闻离不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时灵活的方法、采访后角度的选取、主题的提炼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党报记者是新闻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是维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上的螺丝钉。党报记者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如果又是共产党员的话则具双重身份),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而且传播着党的政策和群众的心声,既要为个人树形象,更要为党旗添光彩。新闻贵在真实、准确,慎在过与不及,所以党报记者采写新闻要求规范、真实、准确、简明,既不得言过其实,也不得言有不及。不真实、不准确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过与不及则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好比是一颗螺丝钉,拧得紧了容易折,拧得松了不顶用,只有拧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进入中国已二十年,已经和正在形成三张大网: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我国传统的报业正发生着深刻的革命,省级党报集团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势,"媒介融合"、"全媒体转型"成为当下我国报业组织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急迫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在互联网逻辑下,我国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省级党报集团面临着复杂的传媒生态环境和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艰巨历史任务,从媒介管理的角度研究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互联网逻辑下省级党报集团的创新发展,试图分析省级党报集团目前面临的不利因素,寻求有效对策,为省级党报集团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办好党报。关键在人,采访部门记者很重要。让记者心情愉快,工作得力,多写好稿,部门主任的服务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13.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地市党报的应尽职责和重要功能 在我国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那就是都市类、市民类报纸的迅速崛起,它们冲破传统党报的单一办报模式,着力在贴近性、可读性上下功夫,并迅速走红,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党报的读者被分化,市场被瓜分,广告被蚕食,一些党报在当地报业市场的不断洗牌中地位和影响力受到削弱,有的甚至有失去主流媒体地位之虞。  相似文献   

14.
靠我们现在的新闻传播业,起源于簟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较好地继承了以往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李惠 《新闻采编》2009,(2):34-35
在相同的面对面的采访中,有的记者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人们常常认为他是一个好的提问者,殊不知,一个好的记者更应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或者说,一个好的记者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发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党报在我们党的宣传格局中独领风骚,读者争相阅读,一张报纸被传递阅读十几次,上面刊载的人和事还会让人津津乐道,可谓是一纸风行!随着广播电视进家入户,都市类报纸异军崛起,再后来新媒体强势登场,几近对宣传格局进行颠覆……如今,传统媒体出现颓势,特别是纸媒似乎风光不再,地市级党报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在当前大环境下,地市...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也是当前我国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党报作为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有责任弘扬“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办报指导思想,抑制官场文化影响,改善主流文化的传播,把握主流文化传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王光祥 《新闻窗》2013,(4):25-26
“基屋、生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察民情、道民声,是新闻工作者履行耳目喉舌之责的重要使命。”2010年2月新华社记者在《做一个有“根”的新闻记者》的文章中的这句话,明确告诉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一线,从群众实际生活中挖掘出来的民生新闻,才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权威性、亲和力、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的新闻传播业.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的新闻事业。解放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较好地继承了以往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光荣传统,报道了很多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一些报道颇有感染力。后来“文革”时期的假大空报道模式,也毒害了一代新闻工作者,新闻传媒变成了政治阴谋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自今年4月11日在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启程至7月上旬,浙江省11家市级党报记者组成的“红色浙江行”采访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寻访之旅。采访团跋山涉水,走遍浙江的山水水水,先后踏访了嘉兴、湖州、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丽水、衢州、金华、绍兴、杭州这11座城市的30多处革命胜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