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歌谣的题材内容来看,德化民间歌谣主要可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世情歌谣、历史传说歌谣和儿童歌谣7类.德化民间歌谣是德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和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载体,其特点在.于:历史悠久,至今活跃;地方特色浓郁;文学特色鲜明.德化民间歌谣在文艺审美、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当前须认识和维护新的歌谣生态环境,使德化民间歌谣仍从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展示生命;同时,在传承保护措施上也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德化民间歌谣艺术发展获得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金玉洁 《文教资料》2013,(29):64-65
在北大“歌谣运动”中,“歌谣”“民歌”“儿歌”等概念频繁出现,且存在混用的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起源、界定及其内在价值,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歌谣运动”的影响,也可以明晰“歌谣运动”主要参与者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推进对“歌谣运动”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被表述的“歌”与“歌会”,石龙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是在多重表达中得以呈现的,“他者”由此获得有关“歌”与“歌会”的多维认知。同时,“他者”在田野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多重表述的分析,作出对某一文化事象更深的阐释。通过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人们用“文化”来“重构文化”,作为一个处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传统民族民间歌谣个案,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被重新组合、建构和传播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歌谣作为新诗自我创生重要的诗歌资源,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催生了四次新诗取法歌谣的潮流。围绕新诗究竟是应借用歌谣曲调及“可歌性”优势还是应走“去音乐性”道路、新诗与歌谣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文类界限问题发生过的二场学术争论,其背后不同的学术谱系的观念分野清晰可辨。探讨“新诗”和“歌谣”,必须进入一种资源发生学视野:不仅歌谣,任何审美资源被启用的过程,都无法脱离复杂的政治、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学情境。通过对这二场论争的梳理,可在具体情境中还原历史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6.
《左传》大量引述谚、谣、歌、诵、讴等,或作为论理、推断之证据,或作为事件发生之预言,或作为时事政治的一种评价,其叙述的立场带有很强的民间性。谚为“传言”、“故训”、“善谣”,是口语中的经典,乃古人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积淀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在古时享有崇高之地位。谣为“徒歌”、“随从”,与远古占筮渊源甚深,后之巫卜习惯将反映民心的谣歌通过卜筮上升到“天意”、“天命”的高度,以使统治者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歌、诵、讴等泛言之则皆为歌谣,均具当下性和评判性,就事论事、因人论人,务去陈言,往往直捣要害;而当时民间之出类拔萃者完全拥有创作歌谣的能力和用歌谣表达政见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歌谣教学,旨在通过将歌谣引入课堂,使小学英语课堂焕发灵动生机,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本文中,作者总结歌谣教学实际经验,从听歌谣、改歌谣、编歌谣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分阶段开展歌谣教学的方式,希望能够启发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9.
“五四”歌谣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台静农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台静农为“五四”歌谣运动贡献了“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民歌资源,他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不仅提供了七言五句体的民歌范本,传承、发展了明代冯梦龙发现的“桐城歌体”,而且明显地留下了受胡适影响的重考证的学术印迹.他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翔实的考证,探讨了歌谣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民间歌谣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生产劳动的协调与经验的传承,生产知识及道德伦常的教化,人生礼仪及生命意识的引发等等,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无不在民间歌谣中丰富而生动地展现。歌谣,成为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载体。尤其是劳动歌谣更能传达民众的情感与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心理。黑龙江的劳动歌瑶大致可分为农业歌、渔猎歌、矿业歌、林业采集养殖歌及其他行业劳动歌。  相似文献   

12.
潮汕歌谣,历史漫氏,流传久远,曾被称为“岭南的翘楚”。从语音修辞的角度看,潮汕歌谣押韵自由,方言韵入歌,用韵独特,节奏明快,叠音巧用,形成了歌谣的声律美,让人感受到潮汕歌谣独特的声律魅力。  相似文献   

13.
民间情歌起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作为民间文学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间情歌的研究尚未引起国内民间文学界同仁们的足够的关注,而至于它的起源,似乎还未见到有较详实的论证。因之,笔者试作探索。 有关歌谣的起源,国内外的观点有十几种之多,其中以国内的“歌谣产生于劳动”、“歌谣产生于自然”、“歌谣产生于模仿”、“歌谣产生于巫术”、“歌谣产生于心理”和国外的“模仿说”、“散文说”、“群众合作说”、“个人创作说”、“双重创作说”、“自发说”、“节奏说”、“劳动主体说”、“歌词先于音乐说”、“性欲说”、“歌、舞、乐同源说…  相似文献   

14.
周师师 《文教资料》2010,(19):98-99
三五个儿童围着一根橡皮筋边唱边跳的场景在二十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非常常见。皮筋歌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游戏歌谣,它伴随着跳皮筋的活动而产生,但它又有着自己独立的生命。皮筋歌中关于革命教育类的歌谣占了绝大多数。本文试图通过对皮筋歌符合儿童语言思维特点,以及20世纪无产阶级政治的兴起对其的影响的论证,阐释皮筋歌中的革命教育类歌谣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优美,闪炼着奇光异彩,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专门掌管音乐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谱写乐曲,被之管弦。歌辞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创作,一是民间歌谣。它们经乐府机关配乐后,都叫乐府诗。后者又叫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机关采集的歌谣“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这说明  相似文献   

16.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亦到阴山敕勒川.”这是金人元遗山评品《敕勒歌》的一首绝句.确然,象《敕勒歌》这样天然雄浑之作,不说北朝民歌,就是在整个乐府歌谣中亦是绝无仅有的.诗中肯定了该歌的浑然天成,及其显示出的雄伟气魄,道出了这首歌谣的特质,这对于我们进行赏析无疑是一大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在作品中,歌谣出现过多次,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故事。故事始于歌声又终于歌声。歌声是黑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歌声点出了“飞翔”这一重要主题,与主人公的成长息息相关;歌声还揭示了“飞翔”的多重含义,吟唱了“飞翔”背后一首不为人所知的黑人女性之歌。  相似文献   

18.
回味几首关于朋友的歌——童年歌谣: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 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周华健的歌《朋友》: “真  相似文献   

19.
《周易》爻辞是歌体结构的,而且属于口头歌谣创作的产物;“套语”是西方对口头文学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重在对口头文学创作形式的研究。虽然这一理论的文本根据是《荷马史诗》,但是作为口头文学的最初阶段,中国的上古歌谣——《周易》爻辞,在形式创作上也同样体现了“套语”的特征。此时的“套语”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套语系统,但也出现了“句法套语”和“主题套语”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泷水歌谣的体裁主要有泷水山歌、泷洲歌、字眼调、能咕歌、采茶歌和白鹤歌五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泷水地区人民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泷水歌谣的歌词多为粤府白话方言。泷水歌谣在结构、旋律、音阶调式、节奏节拍上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