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单极稳定论”经不起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在读张玉金先生《谈今本〈老子〉中被删掉的虚词》一文时,笔者对张文示例7中"安"的词性和词义有不同意见。张先生认为"安"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笔者则认为是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本文通过对两种用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具体语境,认为在楚简《老子》的这段话中,"安"应当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3.
《史记》“太史公曰”的文体分为序论、赞论和论传三种,对它们的界定与归类理应从文体的角度去追溯源流,而不是从“太史公曰”所处篇中位置的前后来予以划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史记》一书中纷纭复杂的“太史公曰”有更为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刊”在唐宋以前是“削”“修改”之意,唐宋以后才有“雕板印刷”的意思。因此,西汉时期文献中的“刊”并不证明此时已有雕板印刷。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2005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对于研究性学习主阵地在“课堂”;“标准”下的“多元”;灵魂是“问题”等认识,本人原则上认同。但有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不敢苟同,如“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研究性学习范畴,它与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中学历史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我认为至少在认识上有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文学归属之研究——“不等边三角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翻译文学归属的问题存在几种不同的争论观点,本文阐述了不赞同这几种观点的原因,尤其是主流观点——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翻译文学应当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但与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学并不是“鼎足而三”的关系,由此,本文提出翻译文学归属之“不等边三角形”论,即: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应类似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眺,即叶林、耶林。山东潍县(现山东省潍坊市)人。1930─1932年为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人之一。本文作者系张眺之子,在调查和考释后,认为“歌特”为张眺的化名,不是张闻天的化名。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研究中的“研究问题”——兼与吴康宁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中的“真”问题的标准,只有当体现出客观性和辩证性时才具有完备性。该标准应为综合性标准———辩证的客观性标准,由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所构成:第一,客观性。即所说的问题是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问题;第二,价值性。即所说的问题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意义的;第三,辩证性。即所说的问题经得起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进行历史的、系统的考察。“研究问题”与研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应该不断地营造和培育优化的教育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时处北宋中叶,面对“重文轻武”所带来的积弱忧国的困境,他们同借六国之训,分别从道义、人才、深谋远虑等角度展开救国思考,文思精警,意蕴悠远.他们的观点虽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但对我们从容应对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发展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库万晓、木斋二位先生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刊登的《论文同诗中之“子平”为苏轼》一文中认为文同诗文中的子平当为苏轼,而孔凡礼先生却提出了异议,他提出文同诗中的“苏子平秘丞”不是苏轼的文献依据,文章并论及了苏轼未作舒州团练副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诗集传》是苏辙学术研究中的代表作。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小序》只取首句,其余一概删去;另一特点是着重阐释诗义;另外该书注释比较简略,不作繁琐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东坡词补考     
薛瑞生先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一书在东坡词编年及笺释方面用功极深,创获极多。笔者拜诵《笺证》,亦偶有鄙见,对《浪淘沙·探春》、《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满江红·忧喜相寻》、《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等词的编年及对个别词句及典故稍有补考。  相似文献   

16.
苏辙《春秋集解》依据《左传》,以史事为基础,而参以公羊、穀梁、啖助、赵匡、陆淳诸家之说,在舍传求经的学术风气中独树一帜。在注解《春秋》上,苏辙以例解经,以礼为断,简洁平实,主以人情,尤得《春秋》之旨,对后来的《春秋》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酒名,凝结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作为北宋饮酒名人,苏轼笔下有众多饶有趣味的酒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苏轼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酒名,以期对宋代酿酒业本身、宋代乃至中国酒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由此彰显苏轼的酒观念和饮酒背景,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匠。  相似文献   

19.
从对“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和“元 更化”的检讨, 以及在与王安石、司马光的比照中, 可见出苏轼不随人俯仰、独立无惧的除弊革新的形象, 其体现在“具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皇皇有忧天下心”和“沉着稳健的改革方略”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伤口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会更具魅力。苏轼是豪放派诗风的杰出代表,但豪放与真实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有真实的内容为基础才更能显示文学作品的豪放风格。因此,现实主义成为苏轼诗文的一大特色。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来源于他的现实主义思想,渗透在苏轼诗文中的现实主义特色最能引人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