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人物通讯。题目怎样理解?副标题与正标题的关系怎样, 主体部分的三个小标题是三个人物各自说的话,这些话从怎样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他们这些赤子对祖国的态度? 三个人,属于三种类型,文章是怎样把他们组织到一篇文章里来的,文章的主题包含着怎样的时代特征?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题目,“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忧思重重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本文时,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逐步理解其内容。一、贯穿本文的一条红线是什么?它是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论述的? 二、我们为什么要艰苦奋斗?而且要永远艰苦奋斗?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准备如何艰苦奋斗。三、艰苦奋斗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在本论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阅读入门指津】一、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议论文。它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催人奋进”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以正反材料为论据,围绕中心论点,系统阐明“我们永远需要艰苦奋斗”的深刻道理;第三部分,论证论点,得出我们将会在艰苦奋斗中“排除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一、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历史价值? 二、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课文有什么思想意义? 三、认真阅读课文,琢磨文中三位说话人的语言,看其各有什么特色?【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这篇文章,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逐步理解其内容。一、时钟贯穿全文,蕴含着双重意思。通读全文之后,请回答时钟的双重含义是什么? 二、全文分八个小节,每个小节的中心是什么?在每个小节中,时钟的双重意思是怎样联系  相似文献   

5.
【备考指导】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历来是文学作品阅读中的 一项基本要求。要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必须把握“三个意识”。 一、相对的整体意识 阅读题中的整体意识首先是要通观全篇,把握全文内容,领 会全文主旨。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读书求学的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他成为好学的人? 二、在课文第二段的开头说,一个人的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熏陶渐染”,要有一个“文化环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尾有哪些话同它相照应? 三、对两位小学老师的回忆,作者并没有使用充满激情的言语,却使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老师的真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一、“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表现田桂兰的价值观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二、本文虽是人物通讯,却没有人物的肖像素描,也没有心理活动描写,更无其他渲染或映衬。想一想,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田桂兰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三、含有“导言”和“分块”标题的文章,阅读时要特别把握文章各部分的联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零散的材料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阅读入门指津】一、导言中“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是全文的主旨,本文三个部分紧紧地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集中表明了田桂兰的人生价值观。作者首先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虽在悼念自己的文友、诗人李学鳌同志,但他又不囿于个人情感的表露,而是把这种悼念之情升华到“我们的文艺事业要依靠什么人、培养什么人”的高度,这样写的蕴涵是什么? 二、常言道:情真而辞切,写悼念文章更是如此。而作者悼念挚友却是用极为质朴的语言来抒发深深的缅怀之情的。如果把这也看作一种“反差”的话,你认为它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起着什么作用? 三、纪念文章多是只讲功劳不谈缺陷的,而作者却在充分肯定了李学鳌同志的诗歌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他的诗“有时晓畅有余而含蓄不足,铺陈较多而缺少节制”。这样评价妥当吗?为什么? 【阅读入门指津】这是一篇悼念文章.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自己听到了文友病逝的噩耗,以及自己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怎样提出自己的论点?二、本文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有什么逻辑特点?整体结构如何?【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述文。一般来说,为了论证的方便和明晰,论述文的作者大多在文章一开头就要点明自己的论点,使读者明自他要论证和阐述什么样的道理。本文一开头,作者就点明了文章的论点:“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紧接着又指出对一事物可以有三种角度的判断:美的或丑的,真的或假的,善的或恶的。实际上也就是指出,对待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一、春夜中何事“醉人”?小说在选材上有何突出特点?从体裁上分,此篇小说属于那一类型?主题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总体阅读思考】一、《珍珠》这篇说明文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二、《珍珠》这课书是怎样围绕说明重点选择材料的? 三、“天然珍珠的形成”,“人工养殖珍珠”、“珍珠的用途”三部分内容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四、每一部分说明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 除了以上四个问题外,还要注意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按以上四个问题进行阅读,就能从整体到局部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基本内容。【阅读入门指津】一、《珍珠》这篇说明文的重点,在于告诉人们怎样人工养殖珍珠。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一、纪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二、《刘东堂言》虽然篇幅短小,却写得相当生动。虽然有迷信成分,但立意却是可取的。学习本文,应重点掌握:课文告诉了读者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写作上有什么特长?【阅读入门指制】  相似文献   

13.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字数不过一千四百,采用了象征、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运用夹叙夹议的叙事手段,简洁而生动地叙说了珠海人民拥军的事迹及其所发生的巨大作用。要学好这篇文章,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全文结构及段意: 二、本文的标题: 三、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的运用。【阅读入门指津】一、全文结构及段意; 本文字少结构简单,初读两遍便能基本弄清层次段意。根据文意,我们把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阅读理解提示】 (一)本文题为《解味》,用得是双关语,那么,什么是双关?本文题目内含着什么样的双关意义? (二)本文以对话为主,文章中的对话有什么特色? (三)本文在对话之外,还有精彩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特点? (四)除了对话与议论,本文还有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五)本文在写作练习方面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入门指津】 (一)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掌握“双关”这种修辞方法。所谓双关,就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就这篇课文来说,“解味”二字作为文章的题目,正是双关语.全文正是以一个“味”字为核心,展开记述、  相似文献   

15.
【总体阅读思考】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言该怎么说?作者是怎样紧扣中心,反复阐明俭素和奢侈的利害得失的?本文为什么使人听起来既深表信服又感到十分亲切?本文中提倡俭朴反对奢靡的理由,在今天是否仍然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说,现在生产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谈节俭已不合时宜了,你对这种看法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生词过关】1.without without是介词,意思是“无;没有”,表示否定意思。例如: The old man can’t walk without a stick.那位老人没有拐杖就无法行走。He left without telling me.他没给我说一声就离开了。【中考链接】-Did you have breakfast this morning?  相似文献   

17.
【课本原句】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一点通】此句型结构为:Where be 主语 from?意思是“某人来自哪里”或“某人是哪里人”。针对此句型回答时,常用句型“主语 be from 国家名(城市名等)”。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一、分析本文是如何紧扣题目逐层深入地阐述的。二、本文大体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顺序来展开论述,文章1—8段基本上是按这个顺序来开展思路、逐层论述的。第9、10两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试比较本文与《理想的阶梯》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阅读入门指津】一、文章的题目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全文紧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新闻的全标题还有两句话:“实事求是的结晶”。“知识界的集体奉献”。这两句实际上就是我们阅读思考的两个基本点,因为本文的内容重点也就是这两条。从这两个基点出发,还要拓宽阅读的思路,即: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两个基本点的,因此,下面几个问题要搞清楚。一、作者是怎样叙述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态度的?在述中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知道,story这个词是“故事”的意思。但你知道story本身也有许多故事吗?下面讲几个有关story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一定会受到启发。【故事一】I know his story.这句话若译为“我知道他的故事”。显然不妥当,其真正意思是“我了解他的经历”。这里的story是指“个人经历”。【故事二】They are in one story.这句话是指“他们众口一词”。或译作“他们异口同声”。不可按照字面理解成“他们在一个故事当中”。其实,这句话也可改写为:They alltellthe sam e story.但其意思也有可能变化,即也可以把该句理解成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